長明燈者,即正覺心也;以覺明,喻之為燈。是故一切求解脫者,以身為燈臺,心為燈炷。增諸戒行,以為添油;智慧明達,喻如燈火,當燃如是真正覺燈,照破一切無明癡暗,能以此法,轉相開示,即一燈燃百千燈,以燈續然,然燈無盡故號長明。

持齋者
  持齋者,當須會意,不達斯理,徒爾虛切。齋者齊也,所謂齊正身心,不令散亂;持者護也,所謂於諸戒行,如法護持,必須外禁六情,內制三毒,勤覺察,淨身心。了如是義,名為持齋。







持齋者,食有五種
  一者法喜食,所謂依持正法,歡喜奉行。
  二者禪悅食,所謂內外澄寂,身心悅樂。
  三者念食,所謂常念諸佛,心口相應。
  四者願食,所謂行住坐臥,常求善願。
  五者解脫食,所謂心常清淨,不染俗塵。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於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捨,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然捨有三等:內外身心一切俱捨,猶如虛空無所取著,然後隨方應物,能所皆忘,是為大捨;若一邊行道布德,一邊旋捨,無希望心,是為中捨;若廣修眾善,有所希望,聞法知空,遂乃不著,是為小捨。

  大捨如火燭在前,更無迷悟;中捨如火燭在傍,或明或暗;小捨如火燭在後,不見坑阱。故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捨。過去心不可得,是過去捨;現在心不可得,是現在捨;未來心不可得,是未來捨;所謂三世俱捨。黃希運禪師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學,是一門生命之學;禪修,則是一項生命科學的實驗。若不能發起細水長流的
恆長心、堅忍心,欲成道業,便成妄想。茲將禪修之利益敘述於下,以資感發恆長
心、堅忍心,而助成道業。

(1)消除生活壓力

生活壓力的產生來自心的散亂,及對生活現象的錯誤認識,當透過坐禪訓練,讓心
靜下來時,「覺性」會幫助我們辨別邪正、釐清錯誤,所謂的壓力也就自然消除。

(2)增進身體健康

現代的醫學科技告訴我們,人類百分之七十的身體病痛是來自心內焦急、貪婪、瞋
恚的情緒,佛法亦說:「心生則種種法生」。由此可之,若想增加身的健康,從心
的修養作起,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

(3)提昇內在涵養

人心不古,道德沒落,乃起因於人們聽不到,或沒有時間聽自己內心「寧靜」的聲
音,所以終日活在追逐名利、權勢、地位當中,時刻為愛恨情仇、憂悲離苦的惡友
所擾害。倘能與「坐禪」為友,則可逐漸遠離名利、權勢、地位,愛恨情仇、憂悲
離苦的惡友,進而昇華內在涵養。

(4)享有禪悅之樂

佛陀說:坐禪能得「現法樂住」,所謂現法樂即是禪定之樂,是一種從絕對寂靜心
中,所產生的美妙快樂,非世間五欲之樂可比,勤於坐禪修持者,能體驗到這種禪
悅之樂。

(5)不為煩惱所縛

佛陀還說:坐禪能得「漏永盡」,這漏永盡的「漏」字就是煩惱的別名,坐禪能使
煩惱永遠止息,獲得究竟解脫,故言漏永盡。

(6)開發本具智慧

楞嚴經云:「攝心為戒,依戒生定,依定發慧。」,這裡所講的智慧是「般若」的
意思。般若是梵文譯音,翻成中國話叫智慧,是一種能體悟宇宙人生真象的智慧,
非一般世智辯聰。由於「般若智」是一切有情眾生本具的,只要假以時日的坐禪修
練,就能顯發出來,故言開發。

(7)明見清淨本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句法語是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說的,若語譯成白話即是
「沒有想到人們的靈性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坐禪能幫助我們得到這種體證,找
回我們的本來面目。

(8)圓滿成就佛道

有僧問:「甚麼是佛道?」
馬祖禪師說:「即心即佛,無心曰道。」
現前這一念心如何做佛?既已無心如何悟道?佛道是甚麼?唯證方知。唯精勤於坐
禪者能證,唯證悟者能圓滿成就佛道,望君努力坐禪才是!佛道是甚麼?參!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不在身上修持。而應以整個虛空、整個法界,做為修行壇場,以及

做為身體,此情況下如何?

以整個法界做為身體,或以心住於法界來修持,或以整個法界做為法身

  。
要了解幾個觀念:把自己觀想空掉了,變成光體或只剩下外形在此。二

者有何差別?沒有差別。是我蘊,是我執,我變成光體了。也是我執,有我

的感覺,我感覺空掉了,成了一個外形,也是我執,實際肉體換成另一個不

執著外形,從頭到尾未走出我的感覺,一切修持在我知、我覺內。


    修行第一步:去除我執。此執著之修行,每人皆有犯到,外面修行者,

    有可能修持一輩子,皆在我執裡修持,第一產生「我」,我主觀之觀念:我

    認為怎樣,「我」使心胸不能寬廣,亦無法空掉。


  「空」首先需要放棄。修一輩子,還是在我的感覺或輕或重中過日子,此

    種修持不快樂,從來未體會到「空」,密宗行者在身體上修持,是對的,但

    不是離開肉體,在外胡思亂想,是肉體、心理合成一體。在空性中起觀,在

    空性中安住,如是只有光體或是空空一個影,皆無效,有如五十步笑一百步

    ,皆執著在身體。


    沒有寬廣之心,無法體會佛法之大意。比喻:安住在法界中,自己空掉

    了,以整個法界為法心。廣大虛空中,我只感覺到我空空之外,在虛空中想

    個廣大虛空,還是換湯不換藥,此種修持法不快樂。把人之心切一半,上方

    是佛,下面是凡間,人活在此時,又去想個未來世界,如此身心脫離,精神

    錯亂,也不會快樂的。沒有意義。


    在虛空中,把自己放開;每人身體皆具有五大種字,地、水、火、風、

    空每個人出生的身體之地、水、火、風、空,是差不多肉體的是四大(地、水

    、火、風)所假合,每人器官皆是由地、水、火、風組合而成。肉體─地、血

    液─水、熱度─火、呼吸─風。

    身體器官如肝臟可能10%水及100%地假合,肉體是實在的,但千瘡百孔

    ,一個洞一個洞如蜂巢,我們的心如不微細不清淨就未能察覺到地、水、火

    、風之組成,宇宙一切也是由地、水、火、風所組成,所以佛祖曰:「自己

    本來法性清淨」。每個人把我們組織分解回到最原始點回到最細之組織地、

    水、火、風,地、水、火、風如一粒一粒明珠上被黑煙蓋住那是業力每人無

    量無邊的業力把地、水、火、風做成不同組合;地、水、火、風結合的力量

    是業力,每人回到最原始點,化解到最原始點的地、水、火、風,你的地、

    水、火、風與我的地、水、火、風有何不同,自己的地、水、火、風的法界

    地、水、火、風,有何分別;眾生最原始皆從大日如來而來一切眾生皆是地

   、水、火、風,地、水、火、風、空物質界,〈空住之環境〉叫做五大,外

    在物質界地、水、火、風、空之存在,在於沒有覺受者是不存在的,如合歡

    山下雪時對你有存在嗎?但你沒有覺受到世界,因有你才覺得世界存在,地

    、水、火、風、空加上感覺意識成六大,法界叫做六大緣起。一切本是大日

    如來種字    〈地、水、火、風、空〉真言教主大日如來是一切

    根本,一切眾生回到最原始點之清淨,即可看到五智性光〈地、水、火、風

    、空之光芒〉身體乃是因緣業力,暫時把我們五智性光掩蓋,有一天死後,

    地歸地、水歸水‧‧‧‧‧‧與整個法界結合在一起,你是整個法界,整個

    法界有你的一部份,回到整個法界〈地、水、火、風、空〉,回到大日如來

    故鄉〈地、水、火、風、空〉,回到每人五智性光,大日如來代表一切,一

    切也代表每人,一切眾生本性清淨,回到原始點放下一切塵埃、塵垢,身體

    自性本具足地、水、火、風,產生本有功能,你發現充滿五智性光,法界也

    是充滿五智性光,五智性光交合不二,整個法界入不二之境,體受一如,大

    日如來法性清淨,一切佛,佛性,內心自足,三世一切佛平等不二。


    修持中,身體外再創造一個境,或以為身體是一切,皆不對。
了解無量覺受,無量一切,眾生無量。一切佛無量,身體無量,無量地 、水、火、風結合而成,虛空無量,諸佛無量,我無量;一個人俱足無量之 智慧,無量地、水、火、風,俱足一切。一切時,發現(粗淺)身體無量地、 水、火、風、空合而成、呼吸中無量無邊地、水、火、風結合而成。 如人身體,無量無邊之細胞在呼吸,每一細胞甦醒起來,恢復本來功能 ,地、水、火、風、空皆清醒,發出本來光芒,身體藉呼吸,五色性光向外 無量無邊開展,感覺宇宙中亦是地、水、火、風、空光芒,如蜂巢,五智性 光,由前滲透到後,由四面八方進入,再出,一呼一吸中,五智性光發光, 互相交融。 由毛細孔透出,整個宇宙充滿五智性光,有需要再執著自己?再找個身 體嗎?當你覺受法界無量身心放開時,完全無阻止、無妨礙、無顧慮時,自 己打開,藉呼吸與身體每一部份,本有光芒發揮出來,如光體般,由細胞毛 細孔發出無量無邊,地、水、火、風光明,隨著光明向外發射,宇宙中充滿 光明,一呼一吸中享受到法界光明,無阻礙、徹底透過肉體與你心靈作呼吸 ,肉體交融,發現身體發出無量光明。覺受宇宙無量無邊光明與你肉體交融 ,此時當個無事者,由他而去。當你能體受時,此是安心之道。先把心安下 ,坐禪做任何事,此有無量感覺,身體放開,覺受無量光明,空中無量光明 ,無量氣場,無阻礙,自然與肉體交融,無量無邊五智性光,無量諸佛,隨 時體受在無量諸佛,智慧光芒中受加持;沐浴在無量無邊之諸佛,慈悲氣場 中。 放下時,身體在轉換,內心發出與佛一樣慈祥,充滿智慧,清淨地、水 、火、風光明,一個人二六時中,不要只以二個鼻孔呼吸,以全部呼吸,全 部與宇宙交融,日久修持,心自然安穩、安靜,一個人時常把心寄託在宇宙 中,「心懷太虛」心胸廣大無邊。 反觀,如時常綁在身體中,修持心不能廣大,為了我產生無明煩惱,實 在太無聊。時常培養心量廣大,活在整個法界中,感覺我與整個法界同在, 十分安穩、十分寬廣,不再有悶的現象。安心之道做為初段入道工夫。 心時常與法界在一起﹝寂靜﹞,心會靈巧;吉凶未到先有兆,事情未發 生之前,先有個預兆,如螞蟻爬出即要下大雨了。預兆在微細中,粗心者無 法警覺、了解,看到了亦無法了解是何意思。靜的工夫體受較多,如泡茶, 突然外面有人進入,靜態與動態對立,入者匆忙,靜者「蹦」一聲,氣場全 改變了,開門那一剎那即起變化﹝氣場﹞,甚至走到門口,裡面之氣場即有 變化,會這樣嗎?是不是太神經質了,神經質也好,這表示你的心較細。我 們要的是高品質敏銳的心靈生活。 坐禪放鬆方法:脖子柔軟,兩肩下垂,雙手力道由指尖而出。由上而下 ,肩膀放鬆,腰桿挺直,胸部張開,重心放下,兩腿一直到腳下,四平八穩 坐著,加上心寂靜時,有如一個人,十分安穩,坐在平坦大地上,表示心是 寬廣平靜的。 如何觀想:身體放下,無念,中脈自然現前,心誠正意,中脈自然直而 現前。不是頭頂上,或斜上方,想個廣大虛空;應觀想:整個佛高大尊,整 個法界包圍著你,他的中心點,即是你的中心點,需要你嗎?不必要。本尊 即是法界,本尊高大無邊,本尊是高大身、虛空身。本身中脈與本尊中脈﹝ 三脈七輪﹞皆動。 安住中脈,中脈即是法界中心;安住心輪,心輪即是法界中心;安住臍 輪,臍輪即是法界中心,心在哪裡?哪裡即是宇宙中心點;可以那點當作呼 吸,不一定以鼻孔呼吸,此是重點。 以完全之心唸誦,唸出完全之音。以你的全身與本尊共振。自己肉體與 本尊廣大無邊振波,讓自己頻率也調整過來,與本尊一樣振動。每一尊有它 的特殊頻率及德性契入。 持誦咒語誦得很安心,與法界同在,與本尊同在。本尊是廣大之法界, 我在本尊廣大之法界,充滿本尊氣場,內心充滿本尊咒音頻率與外界頻率, 整個法界產生如意輪頻率,所有佛皆入如意輪之三昧,法界是本尊是如意輪 ,遍法界一切佛,皆是如意輪,我們是如意輪,法界也是如意輪,整個法界 是如意輪。 把心打開,整個法界當作你的道場,心、氣場、身體。身體所有氣脈 才能發動,是高超級氣功工夫。 所有氣脈力道,一時全部發揮出來,吸收無量無邊之能量,使本身產 生無量的能量,整個法界當作自己無量無邊的氣場,以本尊作靠山,本尊 是法界,是整個氣場。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可一開始念咒時,就加入自己的思想,乃至思考本尊性

                         德…等。

                  二、不可動腦力,以及意識作用。

                  三、以禪定力,以及平日對本尊性德的認知,進而於日常生活

                         中的體受,內心自然流露出來,產生無比的歡喜、親切,

                         如與本尊融合不可分的感覺心境去念咒。由前可知,念誦

                         咒語時,不可動到腦力、亦不能用意識、想去帶動意境。

                         如禪坐逆呼吸法,不可用意識去控制呼吸,必須在極其放

                         鬆,身心的不見的狀態下去感覺、隨順呼吸。所以禪坐念

                         咒不是坐到後來皆空空的,什麼都沒有了。而是在寂靜中

                         應念而生本尊的形相,然後直心而誦,誦之當中不可用自

                         己的思想去營造氣氛,念到後來,內心會很自然流露出本

                         尊的精神,生起高興,進而籠罩在本尊的高大身——我即

                         本尊,本尊即我,然後儘情的念誦咒語。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咒語時,對佛菩薩性德要有相當深的認識,能產生信心、敬仰

   心,進而由內心發出歡喜心,覺得與本尊很融合,非常親密,時時不

   分離。所以念咒語時,有此感覺,才能產生法樂。否則只是嘴巴念,

   內心無所依恃。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把心擺在本尊六隻手的功德。


   二、勿將佛性區格化:


   (一)一般學密者通常所犯的毛病,總把每尊佛菩薩歸類:如藥師

佛是…治病,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地藏菩薩…滅罪等,將佛菩

薩作一種功能性的歸屬,需將此觀念打破。每尊佛菩薩所具足的

德性都一樣沒什麼差別,只不過有些菩薩特別強調某方面的性德



   (二)學密者常被某尊佛菩薩的特殊願力、特殊功德而迷惑。如身

體不好,可能要修藥師法;缺乏福報,就要修財神法;常被外在

無形所干擾,可能就要修不動明王的法。人人為了個人需求、現

世利益,這尊也學,那尊也學,學到最後,當要應用時,沒有一

尊產生應驗的,心識渙散,每尊佛菩薩皆具足種種功德,如:如

意輪菩薩具財法、敬愛法、誅法、息災法等等。


   (三)修行法門,貴在專一。當你持誦如意輪咒語時,產生無比的

信心,作為一切的守護;而不是當你生病時,才去找藥師佛…等

等,如此,信心不具足。

   三、本尊的特性:

  1、思維手:念咒恃,要離開一切思維、分別,專心一致,即是

正思維。在任何時刻皆遠離妄想,就是正念。能在一切處,

不因煩惱習氣的干擾,產生錯誤的行為,此即修成本尊的思

維手。

  2、光明山手:光明山乃普迦洛山,即觀世音菩薩之淨土。山者

指吾人之心。心即法界,光明山即光明之心,渡六道眾生之

阿修羅道。光明山者,突顯內心本有清淨之心,遠離善惡執

著,乃至離開一切是非、煩惱,內心獲得清淨,不再受外境

干擾,能如如不動,如一座山。而此唯一能掌握的是吾人之

心。所以念咒時,住入本尊性德,心境達山地步時,什麼都

不想,一心念誦,只在方法上用功。否則漫不經心,業力就

趁虛而入。

  3、蓮華手:大悲三昧手。蓮華代表清淨。清淨心是一切的根本

。蓮華象徵美好。所以觀蓮華時,由於內心逐漸釋放而舒展

、坦開,令我們本身得以產生快樂、法喜。故蓮華手亦代表

準提佛母,度人道眾生,得以清淨解脫。

  4、摩尼寶珠手:即如意寶珠,亦即本尊之。一般世人在修法過

程中,習氣未斷,往往被業力所牽引,無法超脫。一旦面對

事情的好壞須取捨時,皆會產生內心的痛苦與掙扎。所以業

力來臨時,不要排拒它,如果內心不被業力所轉,能坦然接

受,自然不以為苦。因此世事變化無常,畢竟幻化。若能以

平常心、清淨心處之,猶如夢幻泡影,終究還是一場空。吾

人若能知足常樂,即內心時時刻刻一切皆如意,無復他求,

再艱困的環境亦能滿足,自然熄滅慾求之心,這就是摩尼寶

珠手。


  5、大悲金輪手;即如意輪。輪者、乃滅罪及摧破一切之義(如

貪瞋痴等)。能堅定不移,勇往直前,精進不懈,克服一切

困難。故大悲金輪手,即降伏內心無明習氣,將自心打開,

量等虛空,常覺一切滿足;不因貪圖一時利益,而做出錯誤

的決定;亦不會按不住性子,而爆發出不可收拾的事情。


  6、念珠手:一顆念珠,一顆佛心。念珠與念珠之間,以紅線串

連;紅線代表大悲。每一顆念珠,皆是清淨玲瓏剔透的佛心

。念念清淨,念念大悲,念念相應,淨念相繼,自然遠離一

切無明,具足大悲的力量。


  總而言之,就是一顆清淨的佛心。在日常生活中,德性的涵養要

   猶如本尊所具足六隻手的功德。故念咒語時,一心住入本尊六隻手的

   性德,不再分別,整體契入。忽略此點,內心即不清淨。若在日常生

   活中不涵養這些性德,再怎麼修,也不會相應。所謂「喊破喉嚨也無

   用」。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觀想我就是本尊。

    (二)觀想本尊就在面前,如面對本尊念咒般。

  1、如何藉由觀想本尊來提昇我們的氣埸(能量)?

念咒時,不論那一種方式,要有本尊皆與我同在的覺

,或互為一體,兩者交融不二。本尊是大氣埸、大能

量,我是小能量,藉由此念咒語、結手印、觀想,三

密循環加持力來引動本尊大氣埸,來提昇我們的氣場

。本尊是整個大法界的能量,而我們本身與本尊能量

一樣,此是基本原理。因此觀想、時而我就是本尊,

時而本尊就在我面前,或兩者互融皆可。然後一邊念

咒,一邊安住在本尊六隻手的性德裡,內心很清淨、

很安樂、圓滿,充滿精進心與向上心,自己如本尊一

樣。倘若只是觀想心中種字,而不以三密循環加持力

來引動本尊大氣場來加持我們,如此念咒發生不了作

用。必須一邊念誦,一邊住入其性德,感覺自己如本

尊般,全身籠罩在整個大氣場裏,再開始觀想蓮台、

種字、咒謾而就此安住。種字代表一切功德出生之處

。如果有人觀不出種字、月輪時,或月輪飄來瓢去,

一半黑、一半亮;皆因從來沒想自己就是本尊。在很

有限的身體裡安一個種字,如此會產生胸悶氣脹,而

被絆住,再怎麼念誦,心中不能開闊,亦修不出廣大

心。

  2、中脈如何現前?

中脈氣若不足,觀想則不能清楚,乃執著身見;若誠

心正意,住入本尊六隻手性德,中脈自然現前。因此

一邊念誦,一邊住入本尊性德,漸漸會覺得身心沒有

了,唯有籠罩在本尊大磁埸裡,氣的進出就愈來愈順

,且咒音振動全身氣脈,身體當作共鳴箱,中脈氣自

然上來,遍體舒暢,愈覺得如蓮華手之開展,心會更

踏實、安樂與喜悅。念咒語亦愈來愈清晰,沒有妄念

。至此,心輪會打開,佛心亦現前,慈悲心、菩提心

、廣大心自然流露出來,如同開展自心性德,自證法

樂。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煙供的修持,是一種累積資糧,消除違緣障礙的殊勝法門。除了可以幫助我們積聚往生淨土資糧,成就出世果位之外,也能對我們在此世間的生活需求,事業的成功有所助益。如果我們有受用不足的情形,可常行煙供與勤修增益諸法;藏密煙供的內容,主要是藉著煙供儀軌的觀修,以及煙供材料的燻燒,完成上供下施。

煙供主要的類別有三種,第一種是一般的上供下施,主要供養的對象是A.諸佛、菩薩、本尊1。B.護法及高靈力的天神。C.諸有情眾生,我們稱之為上供,是供養與給予。此種煙供必須非常潔淨,同時必須是百分之百的素食,不可有任何肉類。第二種是特別對中陰身諸鬼魂及餓鬼道眾生的施食,此種煙供粉需另加甘露丸;第三種對象則是我們對他欠了惡業的冤親債主,此種煙供粉就必須加上一些葷食。第二與第三種煙供稱為下施,是布施。若如法修持,可得如下功德利益:

1)供養三寶三根本:十方諸佛菩薩聖者眾,已經斷除了輪迴的種種過患,圓滿具足了種種受用。經由上供的修持,可以增長我們的福智二資糧,承受諸佛菩薩的加持。

2)供養世、出世間二種護法:供養世間與出世間二種護法,可以得到護持的力量,免於種種的障礙,增長我們利生的事業。

3)供施六道眾生:所有六道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冤親債主,也是我們應以歡喜心去利益,償還的對象。供施六道眾生和冤親債主,可以清償過去的業障,引導眾生成就解脫,滿足一切祈願。

4)供施鬼道與非人:鬼道與非人之眾生,都有饑饉困乏的痛苦。誠心向彼等供施,可以解除他們的痛苦,圓滿菩提心的修持,並且迴遮鬼道與非人眾生所引起的疾病,以及消除短命、生命的留難…等等的障礙違緣。其他例如惡夢,霉運、預兆不佳…等不吉利的事情,也可以得到清淨。

天天施食  天天慈悲   天天做大功德   天天有大福報

一者,不為飢渴、窮厄、疾病、衰禍惱嬈身心。

二者,人有所食噉,若美不皆成上味。

三者,其人所入野道,蟲毒和合草藥終不能傷。

四者,其人鬼神、羅剎、精魅、魍魎觀之如佛。  

五者,其人諸佛、菩薩、天仙、龍神護如眼睛。

六者,其人所有疫病,若業若模不能近身。

七者,其人壽命增進,臥安覺妄,觸事吉祥。

八者,其人隘曠野乏少水草,自然稱適。

九者,其人頭貌怡悅,膚體光澤,無有惡色。

十者,其人常逢善友,乃至菩薩現為侶。

十一者,其人未來常生剎利王家。

十二者,其人具足色力,壽樂辭辯。

十三者,其人常生諸佛菩薩前。

十四者,其人所在之處,伏藏自現。

十五者,其人恆得他人恭敬侍接。

十六者,其人所有財寶無能奪者。

十七者,其人意欲所願,悉得稱遂。

十八者,其人不隨飢儉劫難生。

十九者,常生天上,受尊勝樂。

二十者,常以法喜,禪悅無飢渴。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藏傳密法:

 

四 業:息增懷誅

1.  

(白色)

2.  

(黃色)

3.  

(紅色)

4.  

(黑藍色)

1、事業分類:
1)以本體而分,事業有息增懷誅四種,此是以饒益與制伏的差別而分類。
息業:即息滅疾病、外魔、罪障、怨敵、違緣、詛咒等;
增業:即增上壽命、福德、智慧、光色、眷屬、財富、權勢、威德、安適,以及聖法等;
誅業:有勾招、釋放、捆綁、壓制、回遮、弑殺、驅逐等,亦有解縛等等
懷業:如上所說,即能將人與非人、衣食資具、戒定慧功德、驗相證相等自在攝受的事業。
2)以功德而分,不論何種事業,皆具一般與殊勝兩種;又可從因、體、果三方面而言:
一般事業之因,即貪著自利等具有貪瞋癡三毒的等起或動機;本體,即未以善巧方便的密意行為攝持;果,即與暫時以及究竟之大義無關。所以,顯現上雖似密咒事業,實則僅為一般事業,因與體不殊勝,僅于外在影像上行持,不會產生殊勝之果。
殊勝事業之因體果三者皆殊勝。殊勝事業之因,即緣於利他之大悲心,此為殊勝的等起或動機;本體,即具足以殊勝的智慧方便攝持的密咒密意行為;果,即無勤成辦暫時與究竟之利樂。行持密咒事業時,應當捨棄一般不如法之行持。

2
、心得自在則萬法自在,為使自心獲得自在而修持懷業:
《大幻化網》中宣說:一切不清淨顯現皆為心之自現,一切清淨顯現皆是智慧之自現,是故,淨不淨之萬法分別是智慧與分別心所造作,萬法悉以心之妙力顯現。此以殊勝教證與理證皆可成立。
自心若未獲自在、未曾調伏,則須感受種種迷亂顯現以及痛苦;相反,假如自心調伏,獲得自在,則一切顯現即現前清淨,將獲得“恒時安住在無遷變的大樂境界”之自在,故唯須通達此關要。
凡夫與聖者於顯現上具極大差別,凡夫心不自由,安住於迷亂、痛苦之境界,聖者心已得自在,故其眼前悉為清淨之顯現。聖凡境界之差別關鍵在於心是否得自在。
為令自心不隨境轉,而使境隨己心自在而轉,為達此目的,大悲導師以善巧方便宣說了眾多懷業儀軌,此根據為“使一切無而現的迷亂二取顯現,消融在大平等和大清淨的大樂之中,其殊勝方便,除懷業之外,別無他法;而且一切寂怒懷業本尊,從究竟而言,唯一是為對修行者賜予俱生大樂而顯現。所以,若祈禱樂空妙觀察智之現分——顯現懷業本尊身,將得現前大樂智慧的強大力量;將生起易滅盡不清淨之業風以及業風所作的能所境之能力;而且,若以樂空大智慧攝持一切輪涅顯現之萬法,則自在而轉一切萬法,具如是殊勝之關要。是故,懷業究竟秘密之關要,即獲得內在樂空三摩地之自在,亦即非於心外尋求方便令心獲得某種成就,欲獲得大自在,唯在於自心。
若自心調伏而獲自在,則以心所起之風以及粗細明點皆可輕易得到調伏自在,而且種種脈也會自然解脫于樂空中脈界中,無餘清淨一切以不清淨之心與風所造之習氣,而且一切現有唯一成熟樂空妙觀察智,而一切現有萬法顯現為懷業壇城,由此將對輪涅之根本獲得大自在。所以,往昔諸多持明者說:“自心自在轉,勝伏一切他眾。”亦是以此密意而宣說。

3
、修持懷業之發心:
懷業之發心有二:一為自私自利之發心;另為弘法利生之發心。前者當斷,後者應持。
若以我執出發,為自得名聞利養、衣食資具等,為攝受眷屬,以如是自利之發心祈禱懷業本尊,念修懷業心咒與儀軌,利益不大,達不到自心調伏、獲得自在之目的。而且利用懷業搞世間八法,會成惡趣之因。無等塔波仁波切說:“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惡趣因。”誠如將栴檀木換取黑炭一般,殊勝之懷業以動機不良將成染汙之業。
全知麥彭仁波切說:“弘法利生者對自心獲得自在之竅訣有所體會,甚是重要。然不能有追求自利、小義利之發心。若具足弘法利生之發心,則在一切事業中,以懷業最為殊勝,因對無有任何損害的其他事業之果,以懷業即能順便成辦之故。”

4
、對於何者獲得自在?
即對心與境獲得自在。萬法可攝於心、境之中,其中,境乃心之幻化,若心得調伏,境界自會隨心轉為清淨;相反,心若顛倒而起,境界自然現為不淨。故所自在者,即心與境。

5
、如何方得自在?
此須具懷柔心境善巧之方便,若無殊勝方便,一般眾生極難以自力而得心境自在之境界,此方便就是祈禱懷業本尊,念誦九本尊心咒與聖號,因為懷業本尊唯一是為令修行者現前樂空無二,而從妙觀察智現分所顯現的本尊。故若如法念誦其心咒,如法觀想祈禱九本尊,即可獲得心境自在。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藏經律論皆有詳盡記載!今略舉佛語以示佛子共勉!


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

梵網經云:『夫食肉者,斷大慈悲心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佛子不得食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云:『食肉十過:一、眾生是己親。二、見生驚怖。三、壞他信心。四、行人不應食。五、羅剎習氣(梵語vasana)。六、學術不成。七、生命同己。八、天聖遠離。九、不淨所出。十、死墮惡道。』


宋陸游放生詩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楞嚴經云:『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法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梵語samadhi),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殺害眾生之性命,吃眾生之肉,飲眾生血,令眾生身亡,最後必墮大力鬼、飛行夜叉鬼、地行羅剎鬼,怎可隨順西藏出家喇嘛等人來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誤導眾生呢?其罪皆墮無間地獄之果報也,今引經據典分別如下:


楞嚴經云:『阿難!又諸世界(梵語loka-dhatu)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如來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梵語bhiksu)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梵語brahmana),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