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無常空滅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人生
 是一個車站
進來了出去了
 昨天
 是一道風景
看見了
模糊了
 時間是一個過客
記住了
遺忘了
 生活是一個漏斗
得到了
失去了
 情誼是一桌宴席
熱了
冷了
 迷惘是一種態度
放縱了
收斂了
 生命
是一種坦然
也哭了
也笑了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悟後的行者,在任運之中,其心識變化大小的議論。行者面對著心識尚未完全靜止下來前,常希望心能早

點無浪無波,但不知浪起波來,都是自心應緣的習氣在作祟,若自心攀緣的習氣不去,怎能讓自心止住而

顯露其空性。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夫會有煩惱
都是太善用我們的心
太用我們的心念
然後
不是一次熏

是無數次地
重複熏習
所以就


變成什麼樣子呢?
種子會發芽,
發芽就會結果;
我們的

 如眼、耳、鼻、舌、身等
識所面對的境
不要留下一絲一毫的痕跡
這樣
就不會讓它
根生

就能
無所謂
煩不煩惱了

大小事情
能都無所謂啦

逆境、順境來
都 能
無所謂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亦即『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任何法都空,叫做真空,真空便能生出妙有。『世出世故』:世即世間,

即是說,所有世間法,稱凡法界,和出世法,稱聖法界,皆 是如來藏。本來是光明而照耀的妙心,寂而常

照,照而常寂的寂照妙心。空如來藏的本體是清淨湛寂,不立一法。不空如來藏是具一切法之用,如摩尼

寶珠,體非青 黃赤白色,而能隨緣現色,隨緣應用。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


 


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


 


師言『使君善,惠能與說。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


 


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


 


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味,見有遲疾。迷人念佛,


 


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


 


淨。」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


 


。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


 


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


 


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


 


善,西方去此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


 


千。念念見性,常行十直,到如彈指,便親彌陀。使君但行


 


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印水迎請?若悟


 


無生頓法見西才只在剎那;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


 


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如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


 


眾皆頂禮『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


 


便現西方普令得見。』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


 


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


 


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


 


,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


 


,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


 


。人我是須,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


 


虛妄是鬼神,塵是魚 ,貪 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


 


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自心地上


 


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


 


內照,參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


 


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眾聞說,了然凡性,悉皆禮拜,俱嘆善哉!唱言『普


 


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


 


能行,如東才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惡,但心清淨


 


,即是自性西方。』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邱淑貞記錄


 



 



 


這一講,簡單介紹六道。六道輪迴,初學聽起來有一點像神話一樣,不大容易相信,但是這是事實。信,有;不信,還是有;這是宇宙之間實實在在的事。「宇宙有情概況」,這就是宇宙觀裡面的人事環境,人情事理。


 


甲、六道狀況


 


「天」:六道第一個是天道。天的意思就是高高在上,「天者顛也」,顛峰、最高。在有情世間,天人的地位最高,福報最大,種類也很多。


 


「類受」:類是種類,受是享受;只舉這個例子來給我們說明。天的種類概略可以分二十八層天,這二十八層又可以分為三大類: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裡面有六層天;色界裡面有四禪十八層天:初禪有三層,二禪有三層,三禪有三層,四禪有九層,一共有十八層天;無色界又稱空界,他連色相都沒有,也有四層;所以三界總共合起來有二十八層天。


 


天人的享受是說不盡的,享受裡面只舉一種:壽命。壽命是享受,五福裡面長壽是福報之一。我們從壽命看出他的福報,他壽長。「壽五百歲起」:這是講最低的,最低的是欲界裡面的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是忉利天,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一般宗教裡面拜的上帝,都是指忉利天主。佛在經典裡給我們說,要想生忉利天必須修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跟摩西十誡很類似,可見得修十誡能夠生忉利天,忉利天主就是他們的天主上帝。可是我們娑婆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忉利天?一百億個。他要找上帝,一百億個上帝,找誰?找哪一個?這個問題很嚴重,一定要搞清楚。


 


四王天的壽命五百年,他這個五百歲可不是我們人間的五百歲,我們人間五十年是四王天的一天;也照人間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他要活五百歲,你們計算計算,他的壽命相當之長。可見得他的福報比我們人間的福報大得太多。他也有五通,是報得,就是一生天上這五種神通都有。


 


再往上一層是忉利天,福報就更大,壽命也更長,加一倍,他的壽命一千歲,算法也不一樣,我們人間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如果在忉利天上,看我們地球上眾生很可憐,朝生暮死,早晨看他生,晚上就死了。水上蜉蝣是朝生暮死,忉利天人看我們世間人,就像我們看水上蜉蝣一樣,還在那裡爭名奪利搞個不休,真可憐!愈往上去壽命是倍倍增加,非想非非想處天是最高的,壽命八萬大劫。這是天界類受略舉。


 


「苦厄」:厄是災難,他有苦。天上畢竟是樂多苦少,不是沒有苦,他有苦。「欲五衰」:欲界有五衰,欲界天人平常沒有苦,天天享福,可是到壽命快終了的時候,他有五種衰相出現,這個時候他感覺無比的痛苦。天人不老,天人也不生病,但是天人會死。五衰相:一、「衣垢」:天人的衣服不要裁縫,天衣無縫,不像我們的衣服要裁縫、要買料子,他不要。天人想穿什麼衣服,隨心所欲變化而成,而且衣服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不要洗。衣服不染灰塵,這是我們人間所沒有的。可是他福報享盡命快終時,衣服就會染上灰塵。天人一看到衣服有染污,就曉得壽命將盡,這時候他恐怖、苦惱。二、「花萎」:天人喜歡戴花,天人戴花冠,花都非常的鮮豔。他有福報的時候花不會枯;如果花枯萎,他的福報就盡了。三、「身臭」:身上發出不好的氣味,原本天人身上有香氣。有時候我們讀經、看經、念佛,並沒有供佛像、沒有燒香,可是聞到有香氣。我剛剛學佛時,看經常常聞到很強烈的香氣。請教老法師,告訴我說,這是我們在讀經、看經的時候,有天人在旁邊,他很喜歡,到這兒來看看,他身上放的香氣。他的色相我們看不到,他的香氣我們可以聞到。天人身上有香氣,如果香氣沒有,臭氣出來,他的壽命就快要終了。四、「腋汗」:兩腋之間出汗。天人平常不出汗,身體很清淨。五、「厭座」:坐立不安。天人福報快要盡的時候,這五種現象同時出現,稱為五衰相。天人知道壽命快終了,愁憂恐怖。


 


天人也有災難,「三禪三災—火、水、風」。欲界有五衰苦,當然三災也是免不了的,也躲不過。色界四禪,初禪天有水災、火災、風災,這三種災難都有;二禪天沒有火災,可是有水災、風災;三禪天福報更大,只有風災,沒有水火災難,可是風災也很厲害,能夠把三禪天吹壞。四禪天是福天,沒有三災,但是有死墮。


 


「空死墮」:無色界四空天有死墮,雖然有福報,命終的時候必定墮落;因為他爬到最高層了,死的時候沒有辦法再停留在那一層,只有往下墮落。可見得三界統統都有苦,並不是真正究竟之樂。這是天道的簡介。


 


佛教裡有兩部類書,對於天道的講解非常詳細。一部是《法苑珠林》,有一百卷,講天道部分,把經論裡面佛所講天人的事情編在一起。另外一部是《經律異相》,有五十卷。這兩部都是唐朝人編的,等於百科全書一樣。


 


「人」:人道,我們現在都是屬於人道。地球上有人,別的星球也可能有人,其他星球上的人跟我們人的樣子是不是一樣?恐怕不一定。可是他一定具備人的特色—人的智慧、人的感受。「身壽享等各地球互異」:身形、壽命、享受等等,每個星球上不盡相同。苦厄大致上差不多,有三苦、八苦,一定有這些受。為什麼?造的因相同,果報必定是一樣的。


 


「阿修羅」道:阿修羅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端正。阿修羅的男子相貌都很醜陋、很凶惡。可是阿修羅的女子是美女,天上最美的,諸天都喜歡娶阿修羅的女子。阿修羅常常跟忉利天戰爭,互有勝負。《楞嚴經》講阿修羅有四大類:有天上阿修羅,人間也有阿修羅,餓鬼、畜生裡都有阿修羅,只有地獄裡頭沒有;他在那一道,他的身形享受與那一道大致上相同。阿修羅福報很大,但是沒有德行。六道裡講阿修羅都是指天阿修羅,所以把他算作三善道。天阿修羅有天之福報,沒有天人之德。諸天性情都是柔和的,都是慈悲善良的,阿修羅不是如此。阿修羅福報跟天人一樣,但是疑心重、瞋恚心重,喜歡鬥爭,好勝逞強,他要是不對別人發脾氣,自己也會發脾氣。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都是人間阿修羅,福報太大、性情太殘忍。他的業因是過去生中修大福報,但是他瞋恚,瞋恨心重、傲慢心重,修福不修德,才落到阿修羅道。福報享盡了,果報當然就不好,因為他很少造善因。


 


「畜生」道:畜生道的種類、享受非常繁多。「胎卵濕化」: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一)胎生,又作腹生。從母胎而出生者,稱為胎生;如象、馬、牛、豬等。(二)卵生,由卵殼出生者,稱為卵生;如雞、蛇、鳥等。(三)濕生,又作因緣生、寒熱和合生。即由糞聚、穢廁、腐肉、叢草等潤濕地之濕氣所產生者,稱為濕生;如飛蛾、蚊等。(四)化生,無所託而忽有,稱為化生,皆由其過去之業力而化生;如諸天、諸地獄。牠們的「形狀、壽命、享受千差萬別」,苦厄也是很多。「苦役」:譬如從前,牛替人耕田,馬替人拉車,要為人服勞役。「充食」:家畜,豬羊雞鴨之類,人要吃牠。這也是有業報,殺業太重會有很大的災難;因為你吃牠,牠並不甘心,並不情願給你吃,牠沒有能力抵抗,牠怨恨的心、報復的心永遠存在,將來一有機會,牠一定會來報復。古人說:「吃牠半斤,將來要還牠八兩。」我們如果真正想到這個道理,不敢吃眾生肉;吃眾生肉,將來一定要還債,這是沒有法子避免的,冤冤相報。這個世間的刀兵劫就是從殺生而來的,殺生殺得越多,戰爭就越殘酷。我們從歷史上來看,戰爭一次比一次範圍大,一次比一次慘烈,什麼原因?殺業的累積。如果我們真正能夠做到不殺生,刀兵劫裡就可以不受這個災難,就可以免除,這就是共業裡面有別業,我們要覺悟。我們生活必須仰賴飲食,植物裡面有足夠的養分維持我們的生命,何必要殺害這一些動物?實在是不應該!「人殺」:譬如有一些小朋友,抓到蝴蝶、蜻蜓,他玩,把牠玩死,他並不是吃牠,像這一類無知殺害眾生的,也非常之多。「互噉」: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畜生之死,很少得好死,都是被殺的,所以三途裡面畜生道稱為血途,都是流血而死。


 


「餓鬼」道:鬼道的種類也很複雜,可以分為三大類:多財鬼、少財鬼、無財鬼。「多財鬼」:有福報,像閻羅王、城隍、土地公、媽祖、王爺公之類,有很多信徒燒香祭祀,都是多財鬼。「少財鬼」:也能得到一點飲食,但是相當的苦,別人丟下,他去拾取。「無財鬼」:你供養他飲食,他也沒有辦法得到,所以稱之為餓鬼。餓鬼指無財鬼,鬼裡面大多數是無財鬼,很可憐。最苦的是焰口鬼,一得到飲食,他口裡面就噴火,把飲食都燒壞,所以他得不到飲食。佛門裡放焰口就是布施,以佛神力咒語來幫助他,使他能夠得到一點飲食,能夠救濟他,所以放焰口就是施食給餓鬼,請這些餓鬼來吃飯。能夠很如法的去做,這些鬼能夠得到飲食。


 


鬼的壽命很長,「壽五百歲」。計算的方法跟我們不一樣,人間一個月是餓鬼的一天,我們人間初一、十五去祭祀供養,是一天早晚兩餐得到飲食;如果沒有人祭祀,他就挨餓。人間一個月是餓鬼的一天,也是以一個月三十天、一年三百六十天計算,鬼的壽命五百歲。鬼道不能去,時間太長,而且太苦!餓鬼的苦厄是「恐怖飢渴」:他得不到飲食,所以我們常常稱鬼為餓鬼。除了飢餓之外,鬼的膽子很小,所以人怕鬼是不應該的,是錯誤的觀念,實際上鬼怕人。常言說得好: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鬼的膽子很小,所以遇到鬼不要害怕,沒什麼可怕。鬼常常有恐怖的感覺。經裡面講鬼道大類有三十六種。


 


「地獄道」:獄是監牢獄。經論上講:「地底下過五百由旬是地獄所在處」。但應知者,地獄不僅在地下,或在山間、大海邊、曠野樹下、空中,皆有其地獄。地獄這兩個字意思是苦地,六道裡面他的情況最苦,是最苦的一道。


 


地獄的種類繁多,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其形體壽命,受苦輕重,隨各差別。根本地獄非常之苦,《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說得很詳細。根本地獄裡,其中的「無間」地獄最苦,又稱為阿鼻地獄。「趣果、受、時、命、形」:是說明無間地獄有這五種無間,它不間斷,這是地獄裡面最苦的地方,是罪業最重的地方。佛經裡面講,造五逆十惡墮五無間地獄,就是這種地獄。


 


五逆:一、殺父,二、殺母。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縱然是抱怨,也不能殺害父母,所以殺父母的罪非常重。三、殺阿羅漢。阿羅漢是聖賢,他是人間善良的榜樣,他能夠轉移風俗、教化眾生,是眾生的好老師;殺害他,這個罪過很重。四、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太大,許許多多護法神保護他,你想殺害佛,殺不到的;但是讓佛受一點傷、流一點血,這可能,這個罪很大。佛是天人導師,一切眾生的福田;殺害佛,一切眾生都不能種福。佛是一切眾生法身慧命的寄託,殺害他,一切眾生都不能夠得到法身慧命,這個罪過很重。五、破和合僧:僧團是和合、是一體,你在當中分化破壞。這五種罪都是墮無間地獄。十惡:身—殺生、偷盜、淫欲,口—妄語、兩舌、綺語(花言巧語)、惡口,意—貪瞋痴,這是十惡。造十惡五逆之人必墮無間地獄。


 


無間地獄:一、「趣果無間」:果報就是地獄,這個地方人一死,神識立刻就到地獄,當中沒有間隔。人死了之後,神識離開肉體,四十九天之內不會馬上去投胎,在這個期間是中陰身,完全是神識狀況,我們一般講靈界,這個時間不會太長,一般不會超過四十九天,四十九天一定去投胎,又到六道去輪迴。可是犯五無間罪業的人,他的神識不經過中陰,這個地方一斷氣,立刻就到地獄。二、「受無間」:地獄裡面有無量苦,他同時都要受,不是一樣一樣的受。三、「時無間」:從墮地獄那一剎那開始,直到他罪受完才出地獄,沒出地獄時他所受的罪,在時間上講沒有間斷、沒休息。四、「命無間」:一日之中真是萬死萬生,這個地方刀山下去,馬上死了,那裡風一吹又活了,活了之後再受,非常非常之苦。五、「形無間」: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大,地獄多大他的身體就有多大,所以地獄裡所有刑罰同時受。


 


地獄的壽命很長。「壽短者一萬歲」,地獄裡最短命者壽命一萬歲。「人間三千七百餘年為一日」,在無間地獄看我們世間,中華民國五千年的歷史還不到兩天,怎麼得了!所以地獄千萬去不得,決定不能去;去了之後,出來很難,時間太長了。怎樣可以不去?不造地獄的業就不去了。過去雖然造了業,但現在不讓它加上緣,緣我們自己可以控制;不造惡緣,雖有地獄業因,不受地獄的果報。除地獄之外,餓鬼、畜生都不好,最好都不要造這個業因。


 


簡單跟諸位介紹一下業因。天道是修十善業道。欲界天要修十善業道;色界天要修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無色界天的條件要修四空定。四禪八定、四無量心、十善業道,這是諸天條件,取得生天的資格。人道是要修五戒,中國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才能得人道。阿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但是他貢高我慢的習氣沒有斷除,好勝好鬥的心沒有去掉,所以變成阿修羅。因此我們學佛,處處要修柔和、忍辱,很重要。要能夠忍讓,於世無求、與人無爭,才能得到真正的善果。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痴,真妄邪正、善惡是非不能夠辨別清楚,搞顛倒,搞錯了。餓鬼道是貪心太重;貪愛不是好事情,餓鬼道的業因。地獄道是瞋恚心太重,瞋心墮地獄。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


 


地獄的苦厄,這裡也是略舉:「火坑、堅冰、刀山、劍樹、碾磑、湯鑊、沸屎、合山等,繁多難述。」諸位可以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或者看《楞嚴徑》第八卷,講得很詳細。


 


乙、互相輪迴


 


「三善道喻頭出,三惡道喻頭沒」。這是把六道比喻作苦海,到三惡道苦海裡面,頭伸出來透透空氣,一下就再到底下去了,總而言之,不出六道輪迴。在三善道的機會比較少、時間也短,到三惡道的時間總是長、機會總是多。你要不信,看看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想想我們自己,一天到晚起心動念,三惡道的機會多,還是三善道的機會多?我們來生可能到哪一道,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用去問人。什麼樣的因,該什麼樣的果!


 


三惡道又叫做三途,三途就是血途、火途、刀途。畜生稱為「血途」:死必定有血,所以稱為血途。地獄稱為「火途」:縱然是寒冰地獄,也有一片火光。這火從哪裡來的?瞋恚之火。人一生氣,火都往上升,臉都紅了;所以地獄是火途,是瞋恚心變的。鬼稱為「刀途」:鬼常常覺得有人拿刀跟著他,要殺他,時時刻刻有恐怖、有恐懼。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情緒的人生才活得過癮?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我們人是有情眾生,既然是「有情」,當然就會有情緒。我們也大都體會過控制不住情緒,反被情緒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為一時情緒衝動而犯了錯,事後卻又懊悔不已。

情有很多種,第一種是情操,例如哲學家的情操、藝術家的情操、宗教家的情操,以及政治家的情操。這些情操是理性的,對人、對世界、對自己都是有益的,如果一個人沒有情操的話,那就跟低等動物沒什麼兩樣了。

第二種是情感,情感是指與親人,或是與自己有關係的人事物之間,因為喜歡或是不喜歡而產生的感情現象。情感雖不如情操那麼高尚,但是人如果沒有情感,那就形同植物或礦物。只是情感是自私的,以自我的喜怒哀樂為依據,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惡的,不是十分穩定;而情操卻是非常清淨,且非常和平、穩定的。

第三種是情緒,情緒是從情感而來,當情感不能宣洩、滿足時,心裡就會發生衝擊和困擾,因此產生情緒。情緒就像是暴風雨中的海浪,沒有理性、規律,而且波動非常厲害,只不過有的人波動很高,有的人較低一點而已。

情緒來的時候,就像無明火,會大哭也可能會大笑,甚至還會揍人,出現暴力傾向。所以,一個老是情緒用事的人比情感用事的人更糟糕,也非常可怕,不但造成自己的困擾,別人看到情緒衝動的人,也會敬鬼神而遠之。因此面對問題時,最好不要隨便動情緒。

但是有人會說:「如果人生活得毫無波動變化,好像未免太平淡而無味了。人生要有大悲大喜才活得過癮,所以有情緒也沒什麼不好啊!」

這種將人生的情緒起伏視為一種調劑的看法,實在是似是而非!試想每一次情緒的波動,身體的細胞不知道就要死多少,不但身體不健康,心理也不會健康。如果老是在大喜大怒、大悲大樂的情形下生活,是活不久的,一點也不划算。要讓自己經常生活在愉快平靜的情況下,情緒才會穩定,心理也才會健康。

要避免情緒過分的波動,首先就要明白情緒會帶給自己與別人災難的嚴重性,這樣才會懂得約束自己的情緒。情緒會帶來一波接著一波的壞事,就好像是高血壓會帶來生命的危險一樣,首先可能是中風,再來就是癱瘓,說不定接著就是死亡。所以預防自己情緒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

預防的方法,就是在情緒還沒有發生以前,能夠先察覺到自己已經快要動情緒了,在這個關鍵時刻,用觀念來化解,告訴自己動情緒是划不來的,因為最後倒楣的還是自己,甚至連他人也會遭殃。

除了運用觀念之外,一些修養的工夫,例如靜坐,或是經常默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也會很有幫助的。在情緒還沒有生起之前,念佛可以產生移轉作用,讓情緒轉換為一種念佛的清淨念頭,一種信仰的念頭。

然而,我們在運用觀念或方法的時候,也要明白目的不是在壓抑自己,而是要化解自己的情緒問題。其實只要我們不管它,不要老是在想這個問題,或是老想要衝過它、對付它、抗爭它,情緒反而都能很簡單地化解。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者,身之苦;惱者,心之惱。無量百千萬億眾生,時時感受到身體的病苦,和心中的煩惱。


為何有此「苦惱」?皆因“無明”作祟,於緣起五蘊幻相中誤認有個“實我”,故執此“假我”,引發所有的欲望,而盲目追求、作繭自縛不得自在。


若能了悟此理,從“無明”到“明”,即是當下解脫!沙彌道信,前來禮拜僧璨大師說:「願和尚慈悲,教我如何解脫?」大師問:「誰束縛您?」道信答:「沒有人束縛。」大師直說:「那還要求,解脫法門嗎?」道信言下大悟!


此頓悟法門,非人人可領受,故我們可從三方面來探討,眾生受諸苦惱的原因:


一、邪見---不知緣起,便生邪見


凡夫,不知其身心,及所處的世界,這一切的萬事萬物,無一不是緣起的作用;但面對緣起,卻不知緣起法,正如《易經‧繫辭》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一生於幻相的假有中執取,故受諸苦惱。


覺者,因佛說“緣起”,故從緣起的現象中,來觀察「諸行無常」;再由緣起的和合中,認識到眾緣無實的「諸法無我」;最後證悟緣起的本質,一切法空而入「涅槃寂靜」,終於明白諸法實相,緣起性空的真諦,而解脫!


二、妄想---不知性空,便生妄想


凡夫,回憶過去,期待未來,執著現在,心念無時無刻隨著妄想在起分別,終不能活在當下,降伏其心;更自我欺騙,不把握此當下,而心存僥倖,在期盼下個當下,終日妄想不斷,煩惱無有止息,故受諸苦惱。


覺者,了悟一切法、畢竟空寂,既無心可得,又怎會執著由心所生之妄念呢?故念念無住,時時常清常淨,不取一法,不捨一物;一切皆是緣起,緣起而生一切,故能隨緣自在,自在隨緣,而解脫!


三、惡念---不知因果,便生惡念


凡夫,不知身心是五蘊幻相,總以為有個實我,故凡是皆從我的角度來思維、來判斷,因而產生自私自利的惡念,故常做出損人又不利己的事情,來傷害別人和毀壞自己的德行、福報;不是排斥對方,就是想辦法對付別人,又害怕他人對自己的報復,而不能心安理得,故受諸苦惱。


覺者,深知法性本空,亦不礙緣起的現象,故能知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個人行功,個人得:個人造業,個人擔。正所謂「如是因,如是果。」這便是因緣果報。故菩薩時時無相布施,處處利益眾生,早已三輪體空,不但惡念不起,善念亦不執著,善惡不染,方能淨念相續,而解脫!


當有邪見,應以正見度;當起妄想,應以淨念度;當生惡念,應以慈悲度。有正見即是智慧,有淨念便是禪定,有慈悲才是菩薩。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我


我是什麼?假如我是身體,色身毀壞之後,就沒有我了嗎?假如我是心理,為何不能主宰它不胡思亂想呢?假如我是靈魂,那它現今藏在哪裡;若是如此,不就要生生世世,依附於外物而過呢?假如我是佛,為何還不覺悟呢?假如我是……


常人把身心靈當成「我」,所以在其潛意識裡,永遠潛藏一個「不變的我」、「靈魂的我」、「永恆的我」。有此執著,因此凡事都是我如何、我怎樣、我意見、我感覺等。


二、我所


因有「我」錯誤的認知,所以才產生對我的執著,再引發「我所」的概念,進而擴大其範圍,想要擁有更多外在的一切,包括我的家庭、親人、朋友、財產、事業、名利、權勢等,來保護本身的生命財產,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不但執取加深,貪愛也就越多,苦惱便日益增添,莊子曾感悟這一切……


因而歌曰:“大塊無心兮,生我與伊。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大限既終兮,有合有離。人之無良兮,生死情移。真情既見兮,不死何為!伊生兮揀擇去取,伊死兮還返空虛。伊吊我兮,贈我以巨斧;我吊伊兮,慰伊以歌詞。斧聲起兮我復活,歌聲發兮伊可知!噫嘻,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誰?”


其意思為:大自然無心,生我與汝;我非汝夫,汝非我妻,只不過偶然邂逅在一起。妳我相遇,有緣聚合;大限已至,緣盡離散。人命生死無常,感情隨時變遷;縱然生時真情,終究難免一死。妳生時選擇與誰,死後終歸虛無。我死時!妳用巨斧哀吊於我;我現在以歌詞,來慰祭於汝。汝用斧聲,救我復活;我用歌聲,向汝訴說。唉呀!敲碎瓦盆,不再鼓唱,妳是何人?我莊生又是誰呢?


人身本空,從無而有,由有歸無,生死變化,本是自然無常之事;若莊子妻死哭啼,則不解大道之理,故鼓盆而歌,以此吊祭亡妻,啟迪世人,莫執一切,諸法本來空寂,緣起而有。


執著「我」是苦,執著「我的」是苦;執著「你」是苦,執著「你的」是苦;執著「他」是苦,執著「他的」是苦;執著「我們」是苦,執著「我們的」是苦。故《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樣的人,只不過是一位執著的凡夫,而非自覺覺他的大菩薩。


三、非我


因此,一切痛苦、煩惱皆從「我執」引起!故當我們先要破除---對我的迷思。破解之道,便是「非我」。


一切法皆從因緣生,非由一個不變獨立的實體(錯覺的我)而有的。比如,身體是由四大地、水、火、風所形成的色身;心理是由受、想、行、識,相續的運作而有感覺。因此所有的生命型態、萬事萬物、有情無情,皆由各種因素、條件所組合而成的。瞭解此理,便能知一切全是“因緣假合”,而非有個我。如是反覆的自我觀照,則可從執「我」,漸漸領悟到「非我」。


四、無我


「無我」並不是否認這個「假我」,而是已經達到---不執著於自我的境界了。如《心經》所言:「照見五蘊皆空。」已不執身心的我,既然「我」都不執著了,所以「我所」也就跟著破除了;「我相」已破,因此也無「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正所謂「此無故彼無」。


一切苦惱,皆因執著而起;所有執著,全由我執作祟。若能真知而解脫,您則是一位覺悟的人呀!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圖表






二、解說




此圖,外面的大圓,代表佛性;裡面的黑點,表示心中的妄念亦稱煩惱。壇經云:「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修行修心,心若無妄念,即能明心見性,故華嚴經云:「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但眾生有佛性,為何不能成佛呢?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知不見;是故應當勤修方便,斷壞煩惱。」雖然煩惱的心念有無數,歸納來說莫過於貪、瞋、癡三種,以圖中三大黑點來表示。因三毒而障礙我們成佛,故行者當「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然一切的煩惱皆由貪、瞋、癡所起,而此三毒又從何來?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故此三毒,是由妄想、執著所產生的。


而自性妄執皆因無明所起,何謂無明?大乘起信論說,無明為不覺;不覺即是愚癡。以十二因緣中敘述,眾生的生死輪迴,全因無明所致,故當轉「無明」為「明」。又當如何轉?涅槃經云:「若與煩惱諸結俱者,名為無明。若與一切善法俱者,名之為明。」故行者當依諸佛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此圖,裡面的-表示心中的惡念、瞋念;+表示心中的善念、貪念。善念、惡念皆是妄念,此念皆依自性妄執而起分別、對待。


分別善惡、正邪、順逆、好壞、吉凶、禍福、夭壽、美醜、貧富、貴賤、智愚、勝敗、強弱、大小、多寡等。因此,面對境界,心有取捨,喜歡即生起貪心,想要執取擁有;討厭即生起瞋心,想要捨棄遠離;時時生起貪瞋之心,即是愚癡的表現。所以於生活中心常不平、不滿,故不能以平常心來處世。


因為有分別心,故產生人我的對待,甚至對立及抗衡,如金剛經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由此衍生人與人之爭鬥,家與家之爭好,國與國之爭勝,故人類的爭端,永不止息。


眾生因不明白“諸法實相,緣起性空”的真相,故以自己無知的想法、看法、作法,來面對這個世界以及自己的人生。那該如何修正此觀念呢?壇經有云:「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若能了悟諸法空相,自然不起妄想,心無取捨,念無貪瞋,則生平等空慧,而以平常心來過生活,平等心來待人,時時心中保持平靜的狀態。






此圖,裡面的▲表示念頭。有情的眾生必然有心念,念頭只是念頭,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了不可得,故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要因各種妄念,而產生困擾;應要於此,生起覺性。


涅槃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不但念頭如此,世間一切事物,皆不離此法則。我們舉五蘊來觀察:


從身體來說,不舒服時,觀察苦的生起,只要一直觀照著它,苦的感覺便會消失;當苦的感覺消失時,舒服的感覺就會生起,但只要繼續觀照它,樂的感覺便會消失;當樂的感覺消失時,不苦不樂的感覺就會生起,再觀照它,不苦不樂的感覺就會消失;當不苦不樂的感覺消失時,苦樂的感覺又會再度生起。這就是五蘊中的色蘊,是無常、生滅、變化的。


從感受來說,不快樂時,觀察苦的生起,只要一直觀照著它,苦的感覺便會消失;當苦的感覺消失時,快樂的感覺就會生起,但只要繼續觀照它,樂的感覺便會消失;當樂的感覺消失時,不苦不樂的感覺就會生起,再觀照它,不苦不樂的感覺就會消失;當不苦不樂的感覺消失時,苦樂的感覺又會再度生起。這就是五蘊中的受蘊,是無常、生滅、變化的。


從想法來說,有想法時,觀察它的生起,只要一直觀照著它,它便會消失;當舊的想法消失時,新的想法就會生起,但只要繼續觀照它,此想法便會消失。當此想法消失時,其他的想法又會生起,再觀照它,此想法亦會消失。這就是五蘊中的想蘊,是無常、生滅、變化的。


從心念來說,有念頭時,觀察它的生起,只要一直觀照著它,它便會消失;當前念消失時,後念就會生起,但只要繼續觀照它,此念便會消失。當此念消失時,後念又會生起,再觀照它,此念亦會消失。這就是五蘊中的行蘊,是無常、生滅、變化的。


從意識來說,有概念時,觀察它的生起,只要一直觀照著它,它便會消失;當舊的概念消失時,新的概念就會生起,但只要繼續觀照它,此概念便會消失。當新概念消失時,其他的概念又會生起,再觀照它,其他的概亦會消失。這就是五蘊中的識蘊,是無常、生滅、變化的。


除了靜中觀察五蘊,於日常生活行動中亦當如是:苦事有生有滅,樂事有生有滅;好事有生有滅,不好之事有生有滅;順境有生有滅,逆境有生有滅。一切現象,皆有生有滅,無有一法,不是生滅;當深觀至此,行者的心,自然漸漸不再對任何事物產生執著。



 


此圖裡面的○,表示執空的念頭。原本眾生執有「我」及「我所」有的一切,經行深觀照五蘊的空相,終於發覺身、心、世界,皆是因緣所生之法,實無不變的主體。「我」只不過是五蘊的和合及展現,且世間的所有事物也隨著各種因緣而形成;既然「無我」,那麼「我所」執著的一切就會脫落。


現在的我是緣生,總有一天會緣滅;緣滅之後,必然隨著過去的因緣和現在的條件再度重新緣生;未來亦是如此。若是具有強烈的貪瞋癡的條件,則緣生為三惡道;若貪瞋癡較弱,而有持戒、修善、禪定等夾雜的條件,則緣生到三善道;若已具足戒定慧,則緣生為三聖道;若福慧圓滿,心地清淨,則緣生為佛道。


從「妄執」的分別,到諸行「無常」,進而認識「我」的本質是「無我」,此時唯有寂靜的感覺,心念好似靜止的狀態,但不可沈守空寂而執空;應再思惟「無我」的真實義,才能了悟生命的意義,及萬物生生不息的由來。


無我即是空,空即是佛性,佛性即是自性,故壇經云:「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但空並非沒有作用,而是遇緣則生,妙用無窮無盡,故壇經又云:「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此圖裡面的+,不是善念,而是正念。眾生雖有善念,但此善念常帶有動機及目的,稱之有相布施;菩薩明白實相,故有正念,利益一切眾生心不執著,稱之無相布施。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相」有生滅來去,「性」無生滅來去。著相不能見自性如來,故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自性無來去,故又云:「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而離相方能見性,故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但凡夫執事迷理,因為不明實相,而著此現象,隨著生滅而生起諸多的煩惱,以致流轉生死,苦不堪言。那麼何謂實相?實體(空)無有生滅之相,簡稱無生,故維摩經云:「諸法畢竟,不生不滅。」無生則無滅,離一切生滅現象,方能解脫自在。


但無生卻能生一切萬法,無我卻能千百億化身,故諸佛、菩薩各有其願力,隨著緣生度一切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化何身,故法華經云:「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此圖,無明已明,轉迷為覺,迷時眾生,覺時為佛;心佛眾生,本無差別,只緣迷悟,故有不同。圓中的空白並非頑空,而是清淨無染的自性,無念已無妄念,故念念清淨,但清淨的自性卻能生一切萬法,故壇經云:「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但為何又有三乘之別?什麼又是涅槃呢?所謂涅槃即是佛性,見性才是徹底的解脫。依涅槃經說:二乘人不見佛性,故聲聞乘稱為小涅槃,緣覺乘稱為中涅槃;菩薩少見佛性,故菩薩乘稱為大涅槃;佛徹見佛性,故一佛乘稱為大般涅槃。


那如何才能達到大般涅槃的境界?當轉識成智。前圖皆有八個符號,代表八識;此圖已轉八識成四智。然智與識其體本同,只是轉名不轉體。迷時用識,悟了生智;迷時名阿賴耶識,悟時則名如來藏。故壇經云:「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六七識為因,五八識為果,故因轉果則轉。第六識的特性,即是妄想、分別,第七識的特性,即是執著。今妄想、執著已破,故一切種智則生。


又該如何轉識成智?即是息妄顯真。妄念之所以向外攀緣,且執著不斷,皆因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及自己生命的本質,故執事迷理,見相著相,不是著有的常見,便是著無的斷見,各執取一端,而不能見到真相的全貌。


佛性即是中道,不落空有一邊,涅槃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從有生有滅的法相,悟道不生不滅的法性,見到緣起性空之理體;再由不生不滅的法性,展現有生有滅的法相,見到性空緣起的妙用。不但見空,亦見不空,故言:「實相無相,無不相。」心經亦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相因性有,故色不異空;性由相顯,故空不異色;一切即一,故色即是空;一即一切,故空即是色。


行者當深觀緣起中道,自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即明白自心作佛,「見性」即見到心性本空,「成佛」即因般若的空慧而徹底覺悟,故此三事,即是吾人之一心。


所謂:「法無頓漸,人有利鈍。」利根者頓悟頓證,鈍根者漸悟漸修。凡修行當依自身的條件來修學,但皆不離解行並進,定慧等持。今以此修行圖解,供養諸位,自悟自修,自成佛道!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一切眾生,不知諸苦之根本者,皆悉輪迴在於生死。憍陳如,苦應知,集當斷,滅應證,道當修。憍陳如,我已知苦,已斷集,證滅,修道。若人不知四聖諦者,當知是人不得解脫。」《過去現在因果經三》
  2. 「以前和現在一樣,我祇說苦及苦的止息(之道)。」《巴利文中部第22經》
  3.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名為苦諦。」《增一阿含經卷十七》
  4. 「當知於苦患身,常當修學不苦患心!」《雜阿含經卷五第107經》
  5. 痛苦難免,煩惱可消。
  6. 《佛說無常經》摘要

        生者皆歸死  容顏盡變衰  強力病所侵  無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  劫盡皆壞散  大海深無底  亦復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  時至皆歸盡  未曾有一事  不被無常吞
     上至非想處  下至轉輪王  七寶鎮隨身  千子常圍遶
     如其壽命盡  須臾不暫停  還漂死海中  隨緣受眾苦
     循環三界內  猶如汲井輪  亦如蠶作繭  吐絲還自纏
     無上諸世尊  獨覺聲聞眾  尚捨無常身  何況於凡夫
     父母及妻子  兄弟并眷屬  目觀生死隔  云何不愁歎
     是故勸諸人  諦聽真實法  共捨無常處  當行不死門
     佛法如甘露  除熱得清涼  一心應善聽  能滅諸煩惱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苾芻: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汝諸苾芻。此老病死。於諸世間。實不可愛。實不光澤。實不可念。實不稱意。若老病死。世間無者。如來應正等覺。不出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是故應知。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外事莊彩咸歸壞  內身衰變亦同然  唯有勝法不滅亡
     諸有智人應善察  此老病死皆共嫌  形儀醜惡極可厭
     少年容貌暫時住  不久咸悉見枯羸  假使壽命滿百年
     終歸不免無常逼  老病死苦常隨逐  恒與眾生作無利


  7.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無常偈》
  8.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皆別離,有命咸歸死」《無常法頌》[據說印度國王、婆羅門、長者、教師、仙人等臨終時,皆唱〈無常法頌〉]
  9. 「若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是生滅因緣,佛大沙門說。」或是
    「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或是
    「諸法因緣生,是法說因緣;是法因緣盡,大師如是說。」《緣起偈》

  10. 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法身舍利偈》
  11.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七佛偈》
  12. 頭既禿,當知足,念無常,斷愛欲。南無阿彌陀,念念恆相續。《修行偈》
    〔汝既出家(或開始修行),要須謙下柔和,敬事師長,虛己請益,增長志氣,莫只坐雲霧中過日。〕

  13. 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慈悲戒殺偈》
  14.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黃蘗希運偈》
  15. 說得好不如做得好。(Well done is better than well said.)
  16.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17. 靜坐中有十分工夫,動中祇有一分。 動中有十分工夫,睡夢中祇有一分。 睡夢中有十分工夫,病中祇有一分。 病中有十分工夫,臨命終時祇有一分。 我們現有多少工夫,可用來經歷生死的考驗呢?
  18. 修行要使妄想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19. 初心修行,誰能無有妄念,所貴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喻如敵兵攻城,要在我軍主帥明智英勇,不昏不墮。惺惺不昧耳。
  20.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21.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欲意識為內賊,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22. 學道如初不變心,千魔萬難愈惺惺。直須搞出虛空髓,拔卻金剛腦後釘。
  23. 至若功夫做到得力處,外境不入,唯有心內煩惱,無狀橫起。或慾念橫發,或心生煩惱,或起種種障礙,以致心疲力倦,無可奈何。此乃八識中含藏無量劫來習氣種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現出來。此處最要分曉,先要識得破,透得過,決不可被他籠罩,決不可隨他調弄,決不可當作實事。但只抖擻精神,奮發勇猛,提起一句彌陀,就在此等念頭起處,一直捱迫將去,務要趕盡殺絕,不留寸絲。如此著力,自然得見消息。
  24. 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餘。(截流大師)
  25. 做工夫全仗覺照之力,時時檢點,刻刻提廝,若不得力,看病根在甚麼處,識得時,便輕輕揪過,一刀兩斷。
  26.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燄,非但能摧外道心(邪見、邪思),早曾落卻天魔膽(欲念、瞋心)。
  27. 做工夫要真切,不真切則懈怠妄想生,無所不至。
  28. 鞭心自責,克除妄想,日夜忘疲,如喪考妣。
  29. 做工夫不愁不活,只愁不死,須將妄想死盡,工夫乃能得活。
  30. 用工夫要身心輥作一團,只是持念一句阿彌陀佛,眼不取色,食不知味,千萬人中如入無人之境,工夫到此,方有少許相應分。
  31. 做工夫不可起二念,俗世萬端,皆從二念生。[一翳在目,空花亂墜,纖塵著體,雜念紛飛。了翳無花,銷塵絕念。]
  32. 修行如駕上灘舟,暫歇篙時便下流。若不從茲勤努力,幾時撐得到灘頭。
  33. 抖擻精神,挪挲眼睛,咬定牙根,握緊拳頭,豎起脊樑,高坐蒲團,猛著精彩,一直念去。
  34. 橫超豎超,用功夫時要超過三界,不起欲念,不著色想,不住無色。
  35. 超過疲勞,乃得輕安。
  36. 用功夫如引針穿線,急不得,粗不得,要仔細專注耐得煩纔行。
  37. 用功夫如人遠行,速即疲極,緩即不至,遲疾處中,任運能達。(如調琴弦)
  38. 佛法工夫,如身體困倦,可將兩肩前後上下用力扭轉數十遍,則周身血脈流通,精神爽快,不生諸病。此修養家轆轤雙關法也,又能袪一切寒邪。
  39. 修行須善調飲食、睡眠、生活、起居、身體、情緒。
  40.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
  41. 心還不死,焉得一心。
  42. 偷心不死,活鬼拖死屍。
  43. 一時不在,如同死人。
  44. 佛法的事,要實行實作,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
  45. 修道人不可向泥(五塵)裡頭打滾,蓋(五蓋)底下廝混。
  46. 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
  47. 天下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48.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西天;學佛三年,佛化雲煙
  49. 初用心難,妄想習氣,不能放下。老用心難,百尺竿頭,不能進步。
  50. 學佛如初,成佛有餘。
  51. 認真還自在,作假費功夫。
  52. 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53. 習勤能使一身振,學道須教雜念清。
  54. 風息時,休起浪;岸到處,便離船。
  55. 隱惡揚善,謹行慎言。
  56.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57.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58. 一念常惺,才避得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得開地網天羅。
  59.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近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間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度包容。

  60. 「洞察諸法實相(Insight into the true nature of things)」是指洞悉或親身體會:

    1) 諸法的「無常」、「苦(不適意或不完美)」和「無我(終究無法主宰、依因緣生滅、無實自性)」等共同特性(法印);
    2) 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擁有(getting);
    3) 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成為(being);
    4) 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執取為「我」或「我的東西」、「好的」或「壞的」、「可愛的」或「可惡的」、「喜歡」或者「不喜歡」任何事物,儘管那是一個概念或記憶,也是執取。
    所謂「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擁有或成為」,其實等於說:「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執取」。「擁有」是指費盡心思去得到財產、地位、財富或任何討人喜歡的東西。「成為」是指堅持「自我形象」的意識、認為自己的身份是丈夫、妻子、富有的人、貧窮的人、贏家、輸家、人類、或甚至自我的意識(the awareness of being oneself)。如果我們能切實且深入地去觀察,就算「成為自我」也非是樂趣,而是一件令人疲倦、厭煩的事,因為成為任何東西的努力嘗試即是痛苦之源。如果一個人能夠完全放棄執取成為自我、或任何自我形象,那麼他將不再感受苦惱。這就是所謂的「要體會沒有什麼值得去成為」的意思,它就是所謂「無論成為什麼皆會為此感受到相應的苦惱。當有「我」的時候,自然有「非我」而又屬於「我」的東西。於是,一個人便有他的孩子、他的妻子、他的這個、那個、或另外一個。跟著,他便有丈夫的責任、或者妻子、主人、奴僕等等的責任。事實上,找不到任何狀態是可以不用掙扎就可以繼續保持的。為繼續保持某種(所欲成為的)狀態所需的煩憂與掙扎,只不過是盲目依戀事物或執取的結果罷了。
    [不要假冒,以為自己已知或洞悉它,要有足夠的謙虛去學習和觀察,宜依「佛法」去觀察,讓「佛法」是你獲得至上洞察前的最後拋棄。]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堪布卡塔仁波切開示

    我們都誕生了,也都將要死去。

所有的生命都要去面對死亡。

在過去長久的歲月中,許許多多的人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卻從來沒有一個人
能不死的,生的另一端就是死,這是可以確定的。

但雖然每個人都會死,一般人卻都不會去注意這件事!只知迷戀輪迴中的事
物,貪圖世間的享受,而且因為沒有接觸過佛法,他們不知道為什麼生,也不知
道什麼能導致快樂,什麼會招來苦難。

這種無知有時是個很麻煩的問題。

因為不知道死後會怎麼樣,所以有些人生活上遇到困難,就自殺了,他們想
藉著自殺來結束人生的痛苦,而這正是對死後一無所知最好的例子。

自殺的人通常要在死後的中陰身之中經歷極大的痛苦,並且還將因為自殺的
行為墮入三惡道,這些人因無法忍受世間的苦楚而自盡,但若是比較一下,那些
所謂無法忍受的痛苦,實在比不上中陰身之苦的千萬分之一。

因此對死後中陰身的瞭解是相當重要的,我們要趁早去瞭解它,如果不趁早
的話,當死亡到來的時候可能就太晚了,因為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作觀想,好比
各種意外、災害一發生,根本來不及作觀想就已經死了,所以我們應把握現在這
個機會,好好地對中陰身作一番研究和瞭解,這不只是為了一些淺近的利益而已,
也是為了未來無量的利益,同時也不只是為了一己的利益,也為了一切眾生之福。

一個人如果已證悟自心本性,那死就沒什麼好怕的了,這時死只是換個地方
罷了,就像從一個花園到另一個花園一樣,不但不可怕,反而很快樂,對一個能
了信自性的人而言,連下三惡道都不覺可怕,就像從這個淨土到那個淨土一樣。

偉大的尊者──惹瓊巴曾說:「對一個覺者而言,死是個小悟。」,對一個
已覺悟自無染本性的人,死亡就如同一次微小的覺悟,而它能充實一個更廣大的
覺悟。

在一般的觀念中,一個人成長,我們說他長大了,但若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他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沒錯,他是長得更高壯更成熟了,但就整個一生而言,
正是不斷地走向死亡,就好比射箭一樣,從箭射出去的一瞬間開始,箭就會逐漸
的落下來,同樣的,生命也是不斷走向死亡,絕對不要去期望長生不老,在開始
講解中陰身之前,大家必須先確定:死是一定會來的!

中陰身有三個階段。

籍著修行的證量和對中陰身的瞭解,亡者在臨終時證悟法身實相而得解脫,
這是第一階段,如果不能在此階段得解脫,也有機會在下一階段,認證報身而解
脫,但是證悟法身和報身的機會都相當的微小,接著第三個解脫的機會,就是在
投胎之前,避免投生惡道,而以化身的形式解脫,以上就是中陰身解脫的三個階
段。

我們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所合成的,當我們生病或年老的時
候,四大元素的能量便會減退,於是死亡。

當一個人臨終的時候,體內地大會先衰竭,身體變得遲鈍,移動困難,接著
水大衰竭,眼、口等和體內各器官變得乾燥、缺水,再接著火大衰竭,體溫由四
肢尖端散去,六識也隨著衰退,這時臨終的人會感到外界的形色和聲音愈來愈遠,
且愈來愈模糊,最後風大衰竭,這時候,有些臨終者會試著移動他的手,如果有
人看著他,他會像是要去觸摸那個人似的移動著,但他本身對此動作完全沒有意
識知覺的存在,同時風大呈現衰弱徵兆,臨終者呼吸變短,直到他無法再呼吸時,
氣息便停止了。

當呼吸停止的時候,某些特別的事物仍然能使他復活過來,因為這還不是死
亡的最後階段,依靠一位很好的上師或是某些藥物的幫助,呼吸停止的人是可能
再復活的,但若是在這時沒有活過來,而進入了中陰身的三個階段,那麼就無法
起死回生了。

瞭解中陰身的境界,很明顯地有自利和利他的兩種好處。

在自利方面:剛果你明瞭中陰境界,也對此有所修持,清楚在死的時候,會
出現那些徵兆,那麼當你臨終見到這些徵兆出現的時候,便能清楚知道自己將要
死亡了。

當死亡到來的時候,在生前無論做過任何修持,例如你曾親近某位上師,對
他很有信心,或是曾修持某本尊法,對此本尊特別虔誠,特別熟悉,你就試著觀
想這位上師或本尊在自己的頭上,當死亡的徵兆出現時,你立刻觀想要隨上師或
本尊到佛淨土去,切勿將注意力分散到其它的事物上,你所擁有的任何財富、地
位、家人、親友,都不要去執著,將一切都供養上師和本尊並追隨她們,這樣你
便可能在此刻能解脫輪迴的束縛了。若你能一心不亂地觀想上師或本尊,便可能
在死後認出法性中陰而解脫,但若因某些情況使你不能認出法性中陰,在下個階
段,也有機會認證報身中陰而得解脫。

在利他方面:如果你明瞭這些死亡徵兆,假如有一天你正好在某位臨終的親
友身邊的話,你的幫助就很重要了,這時候,無論你是站或坐,都儘量靠臨終者
的上半身,不要接近他的下半身,你甚至可以輕輕地觸摸他的頭頂,如果你知道
他曾修持過那個本尊法,或知道他的上師是誰的話,可以在他的耳邊,告訴他觀
本尊或上師就在他的頭頂上,叫他一定要專心,不要想別的事,你也可以持咒,
如阿彌陀佛心咒、嗡瑪尼貝美吽 等等
都可以使他免於恐懼。能為一個正面臨
死亡的人解說觀想的方法,便能解除他的惶恐害怕,就像救了一個正被追殺的人
一樣。這就是我們能帶給他人的極大利益。

當臨終者呼吸停止後,雖然外表上他死了,但事實上在深層的意識裡;他並
未完全死亡,他仍必須經歷三個過程:

第一個稱「」,亡者會感覺到忽亮而又忽不亮的白色,這個徵兆表示他和
三毒中的嗔分離了。

第二個稱「」,這時亡者會感覺到幌動的紅色,有如紅旗在風中飄動一般,
一直幌動不停,這紅色讓人感覺快發瘋一樣,這表示亡者和三毒中的貪分離了。

最快一個過程稱「」,亡者會感覺到一片漆黑,表示他和癡分離了。


亡者所感覺到的這些白、紅、黑並不是發生於身體外可以見到的情況,這些
都是內在精神上的感受。

在這些徵兆出現後,將有法身實相的淨光出現,如果亡者無法認出這清淨無
染的實相淨光的話,便失去了第一個解脫的機會。

若一個人生前曾修持過禪定,如大手印、直觀本性等等法門的話,籍著禪定
的幫助,就能當下認出此淨光;好像見到一個很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的親切熟悉,
立刻能與此淨光合而為一,從此淨光中解脫
,但如果你沒有禪定的功夫,即使這
原始本然、清淨無礙的自性明光是每一個眾生都能見到的,你也仍然無法契入,
因為缺乏足夠的定力,你會對這實相明光感到害怕或猶豫不決,以致於無法在這
第一個階段的法身中陰之中獲得解脫,因此而進入下一個階段的中陰身了。

許多大成就者如仁波切或轉世活佛,在圓寂的時候,都以禪定的姿勢坐著
雖然醫生宣稱他們已經死亡,但他們的心臟部位卻仍存有餘溫,這現象有時可持
續三、四天,甚至七天,這就是他們已認出實相明光,證入法身的徵相,在佛學
名相中稱此為母子相會,母代表自性光,而子代表的是認出自性光的修行證量。


每個眾生一旦出生就必定要面對死亡,然而要在死亡和再投生之間的中陰身
解脫輪迴,就必須於在世之時修禪定
,有過入定的經驗,有定力才能認出法性淨
光而契入解脫,如果沒有這樣的定力,就無法認出淨光了。

接下來當淨光消失後,沒有即時契入的亡者便陷入無意識狀態之中,而等到
他恢復意識時,便形成了來生的意識,也就是說他將再度受生。特別在此時,亡
者會發覺到自己確實死去了,因為他能看到舊有的事物、房子、家人、親戚朋友
等,他想要和他們說話、和他們親近,但無論怎麼努力去引起他們的注意,就是
得不到任何的反應,他於是變得很沮喪,因為他知道死亡真的到來了。

接著是中陰身的第二階段。

這時,亡者的智慧和煩惱都變得很敏銳,而由於智慧變得更敏銳,亡者在此
時可以見到報身佛的法相,特別是五方佛。

首先,亡者能見到白色的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放出極亮的白光,非常的
亮,比一千個太陽齊放的光都還亮,亡者幾乎無法直視,此外,伴隨著這亮光的,
是來自亡者自身的無明煩惱的光,它是幽暗而蒼白的,亡者除了能見到報身佛的
形像之外,還能聽到佛的心咒,這咒音非常的響,據說比一千隻龍的吼叫還要大
聲。

從這裡我們可以明瞭為何要修本尊的觀想和其心咒的持誦,如果你在世的時
候,曾經持本尊的心咒,觀想本尊的形像,譬如持毗盧遮那佛的心咒、觀想其法
相的話,那麼當中陰身境界來臨,毗盧遮那佛的形像、光亮及其咒音出現時,你
便能立刻辨認出來而不會恐懼或排斥,但如果你對毗盧遮那佛的形像及心咒都不
熟悉,自然地你對這極強的亮光和如雷貫耳的咒音,會產生恐懼和排斥,如此一
來,你便會「逃離」諸佛本尊的加持,而「躲進」煩惱無明中了,觀想本尊和持
誦心咒不僅是積聚功德的好方法,在中陰身時,還有莫大的幫助,這些修持能使
我們認出本尊而起歡喜心,這便是解脫的方法。

當亡者見到毗盧遮那佛極強的白光和自身無明煩惱蒼白之光時,如果亡者接
受本尊極強白光,便能往生毗盧遮那佛的淨土而得解脫,但若亡者因恐懼或排斥
而無法接受此佛光,且選擇了代表無明的幽暗蒼白之光,則便墮入畜生道了,如
果亡者對於此二種光芒都無法攝入,便將進入下一階段的中陰歷程。

接著亡者將見到藍色的阿[門+眾]毗佛,阿[門+眾]毗佛會放出極強的藍光,
同時伴隨而來的是暗藍色近黑的幽光,此幽光是來自亡者心識中的嗔恨煩惱,同
樣的,本尊所放出的光是極亮的,也有極響的咒音伴隨,如果亡者能認出阿
[門+眾]毗佛的形像和咒音的話,便能往生其淨土,獲得解脫,但如果逃避本尊
的藍光,選擇了來自煩惱的幽光,亡者便將墮入地獄道,而如果於此二種光都沒
有作選擇的話,便將進入下一階段之歷程。

這時黃色的寶生佛出現,放出極亮的黃光和極大的咒音,而旁邊也有一道淡
黃色的幽光,這是來自亡者心識中貪慾煩惱之光,若亡者進入了本尊之光,則便
往生寶生佛的淨土中,而如果亡者選擇了貪慾淡黃色之光,則將於餓鬼道中受生。

然而若於此二者都無法攝受,則紅色阿彌陀佛便將顯現,同樣地阿彌陀佛會
放出極亮的紅光和巨響的咒音,同時也有淡紅的幽光於一旁,這是來自亡者心識
中執著之光。而如果亡者能認證阿彌陀佛的形像及其咒音,便頓時往生阿彌陀佛
之淨土中,若亡者捨棄明亮的佛光而選擇了淡紅色的執著之光的話,那便將受生
於人道中。

如果亡者無法投入本尊所發的紅色亮光中,也沒有進入淡紅色的幽光,接著
綠色的不空成就佛將顯現,不空成就佛發出極亮綠光和極大的咒音,於一旁亦有
來自亡者心識中嫉妒的淡綠幽光,亡者若能攝入不空成就佛之極強綠光,以此光
為庇護,則當下便能往生佛土,但如果亡者沒有把握此機會,卻投入淡綠的嫉妒
之光中,則便將於阿修羅道中受生,同樣地,假使亡者於此兩者都無法攝入,則
將進入下一階段的中陰境界。

接下來亡者將因種種不同的幻覺而體驗到無法言喻的恐怖經歷,因而產生非
常強烈的恐懼,這種恐懼乃千百萬倍於日常生活中所經歷過的任何恐懼害怕,有
時,亡者會感到被成千上萬流動的波浪所牽引著,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波浪,
亡者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完全是由貪執所致,或者有時亡魂會感覺到被拋入火
中,他將能看到整個娑婆世界的全景,這娑婆世界正燃燒著熊熊大火,而他就是
被拋入這烈火中,但是實際上他根本沒有被拋入熊熊大火中,這種感覺則完全是
因為嗔恨所致,有時他會被追趕到一處黑暗的通道,在此黑暗中他會聽到後面緊
追不捨的敵人咆哮著:「消滅他!殺了他!」,此時,由於亡者的極端恐懼,他
會感覺到地面發出爆烈的巨響而更加驚慌害怕,然而同樣的,地面的爆烈乃至追
趕的敵人也都是虛幻的,這些都是心識中的無明所引起的。

接下來,由五方佛轉化而成的憤怒本尊將顯現,這種轉變並非是諸本尊故意
要嚇人,而是由於我們的業障所致;由於無明幻惑和妄想執著的現前,所以我們
無法再見到諸佛的寂靜化現,而把諸佛本尊看成憤怒的形像。

打個比方,有一個房間,四周牆壁都塗著白色的漆,當紅色光線照在上面的
時候,原來是白色的牆,這時候看來也都成了紅牆了,當然這是由於紅光的關係;
同樣的,因為業障煩惱和幻覺的出現,所以我們將本尊看成了憤怒的形像,在這
時候,假如我們曾修持過憤怒尊的法門,並熟悉其形像和心咒的話,這仍是一個
解脫的機會,因為我們瞭解此憤怒尊並非可怕的敵人,而是護法,但若我們不曾
修持過這些法門,甚至根本不熟悉憤怒尊的形像,那麼在錯過寂靜尊的救度之後,
於此憤怒尊的階段就更不可能獲得解脫了,因為這些憤怒尊的樣子是非常的恐怖
的,有些甚至還有很多只手,一般人是很難接受這些形像的。

談到這裡,便更突顯出主題「死亡無懼」的意義了。

我們之所以需要討論這個主題,就是因為世上沒有任何的身份地位或仙丹靈
藥可以令我們得到真正無恐懼的死亡,死亡無懼就是完全解脫中陰身的任何恐怖
階段,一個毫無恐懼的死亡,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修持大手印,透過大手印的
實修,證悟自心本性,而在第一個階段的法性中陰,獲取究竟而完全的解脫——
法身成就,證入無盡的法界中,這是最理想的情況;若無法如此,我們仍可透過
勤修本尊的觀想及其心咒的持誦,懷著一種至誠的虔敬心,向本尊頂禮祈禱,而
這即是所謂的本尊法,本尊法即是指以某一本尊作為我們虔誠、專注的對象,而
因為對本尊至心虔誠所積聚的功德,將使我們在中陰的第二個階段認證本尊,這
也是一種解脫法門。

但是如果你對任何本尊法都一無所知,也從未曾接觸過大手印的教法的話,
那麼就得去面臨恐怖的死亡經驗了,這種可怕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其程度不只
是恐怖二字所能涵蓋的,因為我們將不可避免地去面對中陰時期的所有歷程,並
且由於無法解脫而產生極端的恐懼,舉個例子,假如你走入一個險惡陌生的地方,
而那兒有一群要保護你的人,如果你能知道他們是來保護你的的話,那一切自然
就不會有恐懼了,但若你以為他們是可怕的怨敵而逃離他們的話,當然這就更可
怕、更危險了,因為他們是你真正的守護者,而你卻離開了真正保護你的人,同
樣的,如果你曾修持過本尊法,則你就能知道,無論寂靜尊或憤怒尊都是守護者,
你就會皈依他們而得安穩,否則就必須去經歷極大的恐懼了。

在西藏,乃至於錫金,傳統上都有向死者解說本尊的作法,這通常是由具德
的上師或出家人對亡者解說或念誦有關於中陰身第一天、第二天……乃至第五天、
第六天等等各種本尊色光、各種情況的法本,使這些重點如實地讓死者或臨終的
人聽入耳中,如果死者也是一位修行人,這樣的解說或念誦可以使他憶起種種色
光的情形,而如果死者並非是一位很高的修行者,這種作法也能對他有所助益而
獲解脫。

修行的目的決不是為世間的種種功名成就,而是在死後的中陰身時能認證本
尊而解脫自在,我們解脫的經驗亦可利益其他的眾生,乃至幫助一切眾生了斷充
滿苦難恐懼的生死輪迴,這便是我們修持佛法的目標,一個人若真能如此地確實
修持,則死亡便根本無法使他害怕了。

現在,我們來談談修行的重要。

通常很多人會想:「在社會上,我們忙著工作,有太多的事要我們花費心力
去處理,為何上師們還給我們這些額外的工作,叫我們修行呢?」,大家要瞭解
到:每個人都很忙沒錯,但是很不幸地,每個人也都將面臨死亡,所以我們最好
能準備妥當地來面對死亡,無論我們的工作有多繁重,世間的任何成就都無助於
死後的中陰境界,不管身份、地位、財富或親朋好友都沒用,到死亡來臨時,這
一切甚至會造成煩惱障礙,如執著、貪愛、嗔恨等種種情況,而如果你生起這些
煩惱,就會生起極大的恐懼,解脫的機會便非常渺茫了,明白這些道理後,大家
便應好好的修行,認清楚修行的目標。

能在法身中陰階段成就的人非常的少,這必須在生前就已經證悟了自心本性,
才有可能在此階段獲得解脫,而在報身階段,就有較多的人能成就了,因為只要
你熟悉一位本尊的法相和心咒,並虔誠恭敬,就有很大的機會此刻獲得解脫,而
到了化身中陰的階段便將會出現許多的障礙,現在我們就要談到這第三階段的中
陰身。首先,我要再次強調:如果死者在第一或第二階段的中陰境界就已認出淨
光或本尊的話,則便可因此解脫或往生淨土,而不須經歷這第三階段的中陰身了。

第三階段的中陰身,其實就是通往六道輪迴,再次受生的一個階段。

受生的方式有四種,是調「四生」,即化生、濕生(或暖生)、胎生和卵生。
化生是不須依賴父母交合,自然化現而生,濕生依濕、暖之境而生;胎生依父母
之交合而藉母親之腹胎而生;卵生則經母親排出之受精卵而生,以上四生便是我
們投生於六道輪迴之中的四種方式,此外絕無其它方式。

我們之所以投生六道是因貪、嗔、癡三毒的牽引,因為貪戀某物或某人,或
由於對某物或某人產生厭惡,這強而有力的貪愛心或嗔恨心都將導致我們墮入輪
回,或者由於無明愚癡,使我們無法於前兩個階段的中陰身認證淨光和本尊,因
此便進入了中陰身的第三階段而準備受生。

由於嗔的力量,將使亡者投生於地獄道之中,墮入地獄的過程大致是:首先
因為業力驅使,亡者會意識到身體變成黑黑、圓圓、小小的,只有一個眼睛,並
且覺得有無數的敵人正在後面追殺,亡者一直逃,最後逃進一個無底洞中,如此
便墮入了地獄當中,從此將受十八種不可思議的痛苦。

如果亡者內心之中有非常強烈的貪念,則這貪心的力量將引導亡者投生於餓
鬼道中,其受生方式和地獄道的相似,也不需經由父母之交合而直接化生,墮入
地獄道和餓鬼道的共同特徵是:亡者感覺到有兇惡的仇敵在後面追趕,而這時候
亡者會看到一些可以做為避護的地方,如樹下、柱子下或岩石下,亡者覺得可以
躲進這些地方以避開惡人的追趕,然而當亡者躲進這些的時候,便墮入了地獄或
餓鬼道,很不幸地,受生於地獄道或餓鬼道的眾生是沒有可能接受上師的開示而
獲得解脫的,因為會墮入此道便表示亡者背負非常嚴重的業力因果,因此要解脫
是很困難的。

而至於投生畜生道,有依濕、暖受生的,也有依父母交合而生的,包括卵生
和胎生,如果是依濕、暖的環境而受生的話,則於中陰身時,我們會對這濕、暖
的環境感到舒適、快樂,而如果是依父母的交合而生的,則貪執父親生為雌性
貪執母親生為雄性,同樣的,導致亡者墮入畜生道的業力亦是非常強大的,幾乎
無法改變,所以亡者很難有機會在這種情況下獲得解脫。

接下來談到人道。同樣地投生人道的原因,也是由於過去世所累積的業力所
致,因為業力的驅使,亡者能看到和自己有緣的雙親,然後亡者對其中一人產生
起極大的貪愛,這時亡者便進入母親的子宮了。

對一個完全不懂佛法的人來說,要在此時此刻解脫是十分困難的,他可能只
得隨業轉生了,但若對一位熟悉佛法的人,尤其像在座的各位——曾受過許多灌
頂的人來說,你可能會在這時候回想起你所受過的灌頂,在灌頂第三階段,有所
謂「引見灌頂」,介紹該法門的本尊,如果你在接受灌頂的時候,能專心留意的
話,這些灌頂就十分有用了,當你由於業緣而看見雙親時,通常只是把他當作一
般的父母而已,但現在因為在灌頂時曾介紹過本尊,你學習了所謂「清淨觀」,
所以你不會將他們看作是凡人,而能視他們為佛父和佛母,也就是灌頂的本尊,
由於這樣的清淨觀,你便能以化身的方式投生,因為你有能力去認出雙親的清淨
本性,而這也就是轉世活佛的投生方式,因此如果你熟悉佛法的話,這仍是一個
解脫的方式。

接下來是阿修羅道,阿修羅道比起人、畜生、餓鬼或地獄道都要來的高,投
生阿修羅道的原因是由於善業和嫉妒、心的混合,好比說修持佛法是善業,但若
當你發現別人修持得更多更好,便產生嫉妒之心的話,善業便混雜了嫉妒的成份,
雖然有修持的善業,但卻混雜了嫉妒的毒素,又譬如說你修持佛法已有很長一段
時間,而別人修得沒有你久,卻修得比你好,若你因此而產生了嫉妒心的話,這
亦是在善業之中混雜了煩惱毒,而這將使你往生阿修羅道。

投生阿修羅道的方法和人道很相近,亡者亦對父親或母親起很大的執著,然
而因為生為阿修羅道是由嫉妒心所致,所以在阿修羅的世界中,總是不斷地打鬥、
爭吵,每個阿修羅都在彼此爭鬥,而亡者投生該處亦同樣會受到這些戰爭、打鬥
的刺激和影響,雖然阿修羅道比人道要高,但阿修羅一生卻只是在殘殺別人或被
別人殘殺,而由於這些殺業,自然地會導致墮下三道的命運,所以雖然人道比阿
修羅道要低,但投生人道要比阿修羅道好多了。

最後談到天道。天道是六道輪迴中最高的,生為天人是由於善業的累積,但
這些善業也混雜了煩惱毒。

天道充滿了喜悅、富裕,在那兒不論男女,都非常俊美而吸引人,他們身上
都穿戴著各種珍寶、花朵等等美麗的裝飾,每個天人都是快樂的,在天道都是幸
福和完美,生為天人都有美麗的身體,且和人道不同的是,天人的壽命相當的長,
他們所享受的喜樂也是人間無法想像或形容的。

往生天道的眾生是由於善業和我慢的混合所致,如何將善業和我慢混合呢?
舉個例子,一個人修持正法,卻常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修行者,或是在做供養或布
施時,總是認為自己所做的這些好事都比別人的好,這些都是我慢,雖然修持佛
法、行佈施、供養,但卻抱著貢高我慢的心態,這便導致往生天道的結果了。

生為天人能享受極長久的喜樂,然而在死亡到來的前七天,會出現一些徵兆,
預示生命的結束:如身體會變壞、衰弱,身上的種種裝飾、香氣會消失,朋友、
子女都會離去等等,而由於生為天人,他們都有神通能預知自己將投生何處,但
不幸的是,他們的來世往往得下墮三惡道,所以他們十分痛苦,這七天中,知道
生命要結束了,而且還要往生惡道,這種痛苦是無法言喻的,在生前他們因種種
的享樂,故精神十分散亂,從未想過修行這回事,不但如此,在天道甚至連佛法
都沒有,因此雖然天道是六道中是最高,但生在有機會修行佛法的人道,還是比
較好的。

談過了種種不同的境界和投生其中的原因後,知道自己有著貪嗔癡慢嫉許多
不同的煩惱妄識,似乎有點令人沮喪,你可能會懷疑:有這麼多煩惱毒素怎麼可
能解脫呢?但千萬不要灰心,反而因此要更正確的修行。

如何正確地利用善業和修行,使任何的煩惱毒都不滲入其中呢?首先最好的
方法就將心安住於空性中,但你也許會說:「我們還是初學者,實在不懂如何安
住在空性的境界中。」,那麼第二種方法就是不管是在修法、佈施……等等時,
要想這一切都是為了利益所有眾生而做的,這就是覺悟之心──菩提心,修行並
不只是為了解決眾生目前暫時的苦難而已,而是要究竟地解脫,也就是要成就佛
果,當你的修持或善行完成後,一定要回向功德,對任何功德都不執著,將功德
回向給一切眾生,願以此功德在目前能夠去除一切眾生的苦難、障礙和疾病,而
在未來能夠令一切眾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以這些要領來修行,便不會在善業中
混雜任何煩惱毒,這些就是正確的修行方法。

大家一定要正確地、清淨地來修行佛法,很多人常常只為現世的利益而修行,
只為獲得一些財富、成功或權勢而修行,完全沒有考慮來生,甚至很多人也對來
生的存在與否感到質疑,然而既然無法確定,為何卻又完全只是為此生而拚命努
力呢?顯然我們一點也沒有對自己未來的生命負責,這是很多人的通病,要知道
中陰身時的痛苦是無法言喻的,比較起來的話,現在的痛苦根本不算什麼,因此
我們一定要為長遠作打算。

正確而清淨的修行方法是相當重要的,就像曾經提到過的,我們常常由於不
知道如何修行,而在種種的善業中混入了煩惱之毒。如在許多祖師大德的教誡中
常提到:贊助佛寺或法輪中心是累積善業的好方法,但若是不懂如何正確地來做
贊助的話,這也許是積聚善業的好方法,但同時也可能是積聚惡業的途徑。舉個
例子來說,你贊助某一個法輪中心,而另一個法輪中心卻發展的愈來愈好,因此
你開始嫉妒:「那個中心可好了!他們有好的上師,好的這個,好的那個……等
等。」,你雖然有贊助的善行,但你卻因為嫉妒的心態而累積惡業,因為嫉妒心,
所以善業和惡業便混雜在一起了,事實上你根本不用嫉妒,反而應該高興才對!

同樣的,我們也常聽人家說佈施是累積善業的好方法,但是我們也要清楚怎
樣來行佈施,有些人見到別人有困難,就會佈施一些財物給他,但隨後卻又想到
可能給太多了,便後悔自己做了一件傻事,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佈施是件善行,
但因為你反悔給了太多,故也產生了一些惡業,你浪費了佈施的財物,也浪費了
善業,佈施的正確方法是當你佈施某物給別人後,什麼都不要想,不要執著你做
了什麼好事或壞事,你已完全地佈施了,任何一絲期望都沒有。

我們已談過了許多如何成為一個好的修行人的方法,但光是聽許多的教法,
是不能變成好的修行人的,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修行人,必須先體會到修行的重要,
並且明白清淨的修行法,一旦你掌握修行的宗旨、道理和重點之後,一個法門便
足夠你去累積資糧到開悟解脫了,否則,光聽聞許多教法,也許可以從上師那兒
得到一點加持,但卻可能無法獲得更好的理解,因為你沒有掌握到修行的意義和
道理。

解釋完了這許多,或許你以前已經聽過了,那麼現在就是再一次的提醒,然
而未曾聽過的現在也聽過了,希望大家能將這些重點和正確清淨的修行之法謹記
於心,我們修行佛法是因為我們想要超越世俗,不因世俗的一切而滿足,但如果
在佛法的修行之中加入自己愚妄的心態,那便是在良藥裡面加進了毒藥,修行人
不應如此,無論任何的善業或修持,都應做得正確又乾淨,毫無污損。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什麼永恆的事情....也許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愛情,但是絕對相信....絕對沒有永遠的仇人,只要自己放的下,不計較...

身邊的討厭鬼,可能是你的恩人,他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同學、老師、主管、客戶、業務員、路人甲、乙…。不要去計較眼前的吃虧、被冒犯、被羞辱、被責難、這些都只是浮雲一片,在一生中,或許隔幾年也就忘了,或許下個月、下週、甚至明天、下一秒鐘,這些都將被另外的事情所淹沒……

窮的時候,渴望富有、生活安逸了,怕幸福不能長久。


真的沒人知道下一秒、明天、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一件事情也許發生的是讓自己很痛苦、討厭的,可是也許背後有個很好的意義!
深深覺得....永遠要感謝身邊所有人。對自己好的人感激萬分!傷害自己的人也由衷感謝。




該決定的時候,擔心結果不如預期;看明白了,後悔當初沒有下定決心。

不屬於自己的,常常心存慾望;握在手裡了,懷念未擁有前的輕鬆。

生命若不是現在,那是何時?能隨心所欲的去過生活,這才是人生!

就像畫伊朗細膩畫一樣的,用心、細心、認真、好好的活在當下每一秒、每一刻當中,活得精彩、活得亮麗....!


(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若此生緣盡,要予以祝福。

「再親愛的人,總有一天也會離開;只能珍惜相處的時刻,彼此

疼惜。緣盡時,就要誠心祝福;喚不回來卻又割捨不下,最是痛苦。」

人們早已忘記出生時的痛,對死亡卻懷恐懼心態;

其實,人生應重視的是「生」與「死」之間的這一段人生。

「出生時脫離母體保護的剎那,風刀割體之痛徹入骨髓,

所以初生兒總是哇哇大哭。相較之下,往生是寧靜、輕安的。」


雖說死亡不可怕,但是 上人強調絕對不能自殺!

「自殺不但違背因果,且造了『殺生』之罪;毀壞父母給予的身

體,背負不孝罪業;也讓周圍的人為己痛心。」


有人以為自殺可以「一了百了」,這不但不能

「百了」,反而是「沒完沒了」。「這輩子選擇逃避,下輩子還

是不得解脫!帶著憤恨、惶恐、痛苦的意念自殺,這樣的因子將

會帶到來生,習慣性的驚惶、憂鬱,容易偏向消極的道路;

若受惡緣牽引,極易造業,業力重疊複製,十分可怕!」


生死皆自在!

打開心門,無論遭遇任何逆境,皆以自在的心態面對。

「坦然接受生死,把握活著的每一刻,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空、無常、無我 ※無常,就是一切都在遷流不停,沒有一個永恒的存在;因為這個,所以就說是苦。 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苦的,也都是空的、無我的,所以叫苦、空、無常、無我。無常,就是一切都在遷流不停,沒有一個永恒的存在;因為這個,所以就說是苦。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 (一)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1) 苦苦:就是苦中之苦,苦上苦。好像我們人沒有衣服穿也是苦,沒有飯吃也是苦,沒有房子住也是苦。有衣服穿,沒有飯吃;有飯吃,有衣服穿,但沒有房子住,這都是苦苦。甚至於衣食住都沒有,這更是苦上加苦。苦苦,這是貧窮的困苦;好像窮人,衣服穿得破破爛爛的,飲食吃得很粗糙的,住的房子也是破的,天天要出去討飯回來吃,這是很苦的!要是又遇到大颶風了,把這一間小木屋也給颳壞了,一些個傢俱也都給打爛了,這個時候更是苦上加苦。 (2)壞苦:這是指富貴人家沒有貧窮的困苦,但是他的富貴不長久,或者被火燒了,或者被賊打劫了,或者有種種的意外發生,把這個富貴就給破壞了。那麼說:「貧窮有苦苦,富貴有壞苦,我也不窮、也不富,也沒有苦苦,也沒有壞苦。」但是你有行苦。 (3)行苦:就是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念念不停,就像水波浪,在這一生之中,是不能停留的,所以這就叫行苦。你沒有貧窮困苦,也沒有富貴壞苦,但是你有由生至死,有一個行苦;這種行苦任何人也免不了的。以上是三苦。 (二) 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等四苦;又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生的時候,很不舒服的,好像生龜脫殼那麼苦,所以小孩子一生出來,他不說旁的,就說:「苦啊!苦啊!苦啊!到這個苦世界來,真苦啊!真苦啊!」他就吵著說苦,叫苦連天。等死的時候,也是不舒服。來的時候很痛苦,死的時候又很痛苦,好像什麼?好像活牛剝皮一樣,活著的牛就把皮給扒下來了,你說這個痛苦不痛苦?所以這也是苦不可言的。 說:「那沒有其他的苦了吧?」還有老苦!人年輕時不覺得怎麼樣,到了老年,眼睛也不幫忙了,無緣無故就花了;耳朵也不幫忙了,無緣無故就聾了,聽不見東西,說它要退休了。眼睛要退休,耳朵也要退休,最硬的是牙,它也要退休了!牙說:「我幫你這麼多年了!現在我要退休了。」所以牙也掉了,它跑了。牙掉了,這是老的現象,頭髮也白了,韓愈說:「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矣!」視茫茫,看不清楚了;髮蒼蒼,髮都白色了;而齒牙動搖,牙齒也都搖動了,都不聽招呼,要掉了。那麼身體這個機器呢,也不做工了,手也振了;你拿什麼東西,一拿,手就振,拿不起來。腳也不聽話了,你想邁步嘛,它就往後退,它說:「我要退休,我要退休,I retired!」這時全身的機器都要不做工了,這是老的苦。老,這還可以支持著,沒有什麼大問題,就怕病;這一病,或者有胃病,吃東西也不香了,或者有其他種種的病,這是病苦。總之生、老、病、死,這都是苦。 又有愛別離苦,你越要愛,他越要離開,你說這苦不苦?你有一個男朋友,這男朋友就給你來一個考驗,說:「你不是我的女朋友了!」你說這苦不苦?這很苦的!晚上也睡不著覺,白天也不想吃東西,苦得不得了。怨憎會苦,你越不願意這個事情嘛,越遇著,越碰著。又有求不得苦,你想求什麼,卻得不到,這都是苦。還有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這五陰就像火那麼熾盛,這也是苦。詳細說起來,這苦太多了,現在只是簡略地說一說。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常觀




一切法相,夢幻泡影,如露如電,應起正觀。
身心世界,盡是無常,凡愚執常,戀戀不捨。
不願面對,自欺於己,徒須傷感,心生無奈。
若能如實,時時觀照,日久漸離,妄想執著。
身是無常,生老病死,色身苦痛,無人能替。
心是無常,生住異滅,受想行識,念念不斷。
境是無常,成住壞空,因緣聚散,實無常在。
人是無常,有生必死,生生死死,輪轉不停。
事是無常,有事無事,大事小事,世事多變。
時是無常,過去已過,未來未到,現在不存。
地是無常,東南西北,上下四隅,十方危脆。
物是無常,若好則用,若壞棄之,永無長久。
愛是無常,舊愛新歡,由愛生恨,此愛不真。
情是無常,親情友情,愛情同情,一念無情。
名是無常,無名妄逐,有名想隱,名本假名。
利是無常,私心互爭,利落誰家,世事難料。
權是無常,當年君王,叱吒風雲,今在何處。
勢是無常,人來得勢,人去失勢,往來不定。
是非成敗,轉頭成空,青山依舊,幾度夕陽。
無常非無,此是生機,日新月異,生生不息。
日月相推,寒暑交替,年復一年,時時更新。
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敗可再成,衰能再興。
三毒可轉,戒定慧學,無明煩惱,念覺菩提。
凡夫成聖,眾生成佛,一切罣礙,已成自在。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生滅實無,更無可滅,無常而常,清淨常樂。


覺悟無常,了不可得,心執成相,皆是幻妄,遠離顛倒,是名安住。


諸佛妙用,隨機所感,應無定方,無定法得,若言定者,是行邪道。


欲通尊靈,非以色見,不以音求,反聞自性,離相即通,是名正信。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