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與六道輪迴現象,這不是某宗教的專利,每個人不管你信仰的是什麼宗教,或是沒有信教,也不管你是多神論,或是無神論,死後都是在六道中輪迴,每個人都活在因果報應的現象裡啊。這是宇宙間的本然現象啊。

而「極樂世界」在佛經中有言,此乃難信之法。為何令人難以相信呢?

因為眾生的意識型態堅固與迷盲,難以理解宇宙間有這樣的世界。此世界只有大智慧與大善根之人才會相信。

而佛陀介紹此一世界,是為了解救地球眾生,讓相信者能有穩當不墮落的生命啊!

相信佛法原本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智慧,若無此基礎,是無法領受佛陀的教化的。而且還需要佛緣,若與佛無緣,則無法享受佛法對自己的利益啊!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美國名律師與一個互不相識的老中在一架長程飛行的班機上比鄰而座。律師在想:中國人都是笨頭笨腦的,很容易唬弄。

為了打發漫漫的無聊旅程,這位自認高人一等的老美向這位《笨老中》提議:何不來玩一種有趣的遊戲消磨時間?老中很客氣的推辭,表示太累了,想閉目養神,小歇一會兒。
律師仍是不依不饒,慫恿的說:《你來問我問題,我若答不出來,就給你$500.00。然後由我來問你,你若答不出來,只需給我$5.00就行,你看如何?》

為了讓律師閉嘴,好落得個清靜,老中欲拒還迎,勉強答應。
律師問了:《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老中不經思索,一句話也沒說,就把$5.00遞給律師了。
現在該輪到老中問了 :《什麼東西在爬山的時候用三條腿?可是在下山的時候卻用四條腿?》問罷,就閉上眼睛,呼呼大睡去了。

律師立刻用手提型電腦網查詢資訊,並發出電郵給世界所有他認為跟他一樣聰明無比的同行、親友尋求增援。經過一個小時的折騰,還是找不到答案。
他只好把身旁的笨老中搖醒,很守信用的將$500.00遞過去。老中不慌不忙的把錢裝進了口袋,
又倒頭見周公去了。聰明的律師苦苦思索,心不甘,氣不順的懊惱萬分。

最後又只好推醒了愣頭愣腦的老中問道:《好吧,你能告訴我什麼東西在上山的時候是三條腿,下山的時候是四條腿嗎?》,這位笨老中一句話也不說,就把$5.00遞給聰明的律師了。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8 Wed 2009 20:11
  • 齋戒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講演資料】

    「齋」是「心地清淨」之意。小乘法中,「齋」是過中不食,亦即日中一食。大乘法取其精義,心地清淨,身心清淨,名為「齋」。許多人以為「齋」即素食,這是錯誤的觀念。

    「戒」,戒律非常重要,戒律不僅是經上所說的條文,如大家所熟知的,在家學佛有五戒、八關齋戒、在家菩薩戒;出家眾有沙彌戒,具足戒、菩薩戒等,統稱為「律儀戒」,亦即戒經上的條文。除律儀戒外,克實而論,佛於一切經典中,對我們苦口婆心的種種教導均屬教誡,皆是我們應認真學習,身體力行的。

 

【齋戒】--《佛學大辭典》

    (術語)清心之不淨謂之「齋」。禁身之過非,謂之「戒」。大乘義章十二曰:「防禁故名為戒,潔清故名為齋。」周易韓康伯注曰:「洗心曰齋,防患曰戒。」

 

    清除心的不淨叫做齋,禁身的過非叫做戒,齋戒就是守戒以屏絕一切嗜欲的意思。

    廣義言之,指清淨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狹義而言,則指八關齋戒,或特指過午不食之戒法。齋,略譯為布薩。原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舉行一次集會,令各自懺悔罪過、清淨身心,於此日,祭主並行斷食而住於清淨戒之法。至佛陀時代,尼乾子等外道亦沿用此風,集會一處而持斷食等四戒;由是,佛陀亦允於僧團中採用此一行事,此乃僧團布薩之由來。

    準此可知,「齋」之本意原為清淨之謂,後漸轉指不過中食(過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稱為持齋;持齋期間所食之物,或法會時所供養之食,稱為齋食。此外,以食物供養僧侶亦稱為齋;此類之法會則稱齋會。於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時代,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稱中食),午後食者即非齋法,此係就其「食時」而言;至大乘佛教時代,乃以慈悲禁殺之意,轉而側重於「食體」,故以素食為齋,如我國佛教徒多將素食習稱為「喫齋」、「持齋」;然嚴格言之,其與戒律中「齋」之本意並無直接關係。

    中阿含、增一阿含經卷十六等,舉出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日為六齋日,惟不以斷食等苦行為旨,而強調懺悔、清淨等精神。於此六日必集僧眾誦唄說戒經,使比丘安住於淨戒中,以長養善法;在家二眾亦須於六齋日持守八戒而增長善法。又雜阿含經卷五十、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等,於六齋日外,另舉出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等「三長齋月」之說。

    蓋凡有持齋,則必有戒,故齋戒二字自古並稱。上文所述即為齋戒之廣義含義。狹義言之,即指中阿含卷五十五持齋經中所謂「聖八支齋」者,亦即今日教內習稱之八關齋戒(又稱八關齋、八戒),此一戒律乃專供優婆塞、優婆夷等在家二眾於一日一夜受持出家之戒。其內容於諸經所舉頗有異說,然通常所謂之八戒者列舉如下:

    (一)離殺生。

    (二)離不與取,「不與取」係指未經他人允諾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盜之意。

    (三)離非梵行,梵行即清淨不婬之行。

    (四)離虛誑語,舉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等均屬之。

    (五)離飲諸酒,酒能亂性昏智,妨礙修行,故須遠離。

    (六)離眠坐高廣嚴麗床座,不坐臥於一尺六寸以上或寬大華麗之床座,以免養尊處優,習於放逸。

    (七)離塗飾香鬘及歌舞觀聽,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於身,不以香油等塗抹於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無故前往觀聽。

    (八)離食非時食,即上記所謂之不過中食,此係八戒中之最重要者。

    此外,菩薩善戒經亦列舉:不殺、不盜、不婬、不妄語、不自讚毀他、不慳惜財法、不瞋受悔、不謗亂正法等八種。

    大智度論卷十三則舉出:不惱害、不劫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綺語、不飲酒等八者。

    諸經中舉出多種有關持守八齋戒之功德者,例如中阿含卷五十五持齋經、增一阿含經卷十六均謂,受持者於命終後必生於欲界六天,不墮三途八難;優婆塞戒經卷五之八戒齋品亦云,可除去五逆罪,並滅除其餘一切之罪障。

    我國儒家自古亦有齋戒之說,論語謂:「齋必變食,居必遷坐。」蓋古人於祭祀之前,必先變食遷坐,以自齊潔。

    「齋」字於古經傳中與「齊」字通用,係取其「齊一意誌」之義。《禮記.曲禮》所謂:「齊戒以告鬼神。」《禮記.祭義》謂:「緻齊於內,散齊於外;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誌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易經.繫辭注》亦云:「洗心曰齊,防患曰戒。」準此而言,則儒家重視齋時「虔篤專注、齊一意誌」之意,與佛教之齋戒強調懺悔、清淨之意,可謂不謀而合。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珠的顆數有其代表意義,若顆數不對,那就是裝飾品.



.............................................念珠......................................


即以線貫串一定數目之珠粒,於稱名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之隨身法具。


又稱數珠、珠數、誦珠、咒珠、佛珠。


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瓔珞鬘條纏身之風習,由是遂演變成念珠之使用。如古代毘溼奴派極早即有持帶念珠之習慣。


念珠之顆數,諸經所載不一,略舉較常見之用法:
(一)木子經作一百零八顆。
(二)陀羅尼集經卷二作數珠法相品舉出一百零八、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一顆等四種。
(三)數珠功德經亦舉出四種,即一百零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顆等。
(四)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以一千零八十顆為上品,一百零八顆為最勝,五十四顆為中品,二十七顆為下品。
(五)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謂上品一百零八顆,中品五十四顆,下品二十七顆,最上品一千零八十顆。
此外,另有三十六顆、十八顆。上記之中,以使用一百零八顆為最普遍。


使用顆數之不同,所代表之意義亦有分別:
(一)一百零八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百八煩惱。
(二)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五十四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三)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
(四)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五)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六)十四顆,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
(七)一千零八十顆,表示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
(八)三十六顆與十八顆之意義,一般認為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然為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為三十六,或六分為十八,而非別有深義。然上記顆數與表徵意義之差別,僅係歷代祖師為方便教化所賦予之配合,而非源自原典經文所舉示者。


有關念珠之材料,諸經所載,種類繁多:
(一)陀羅尼集經卷二列舉金、銀、赤銅、水晶、木子、菩提子、蓮花子等七種。
(二)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九舉出菩提子、金剛子、真珠、蓮花子、金銀諸寶,及以上諸材和合等六種。
(三)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下持念品列舉香木、石、銅、鐵、水晶、真珠、蓮花子、金剛子、間錯種種諸寶、菩提子等十種。此外,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伽念珠經、蘇悉地羯囉經卷中供養次第法品、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上除障分品等,則分別列舉十、十一、十二、十四等種類。


念珠常附加母珠、數取、記子、記子留等,若以一百零八顆串成之念珠而言,所附加之母珠有一顆及兩顆兩種,母珠又稱達磨珠。數取又稱四天珠,乃附加於一百零八顆中間之四顆小隔珠。密教之念珠,通常於第七顆(自母珠開始算)與第二十一顆之後插入數取。記子又稱弟子珠,一般有十顆、二十顆,或四十顆,係串於母珠之另一端,以十顆為一小串,表示十波羅蜜,捻珠念佛滿一百零八遍時即撥動一記子以為計數。若記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多為水晶所成),則稱助明、淨明、維摩、補處菩薩。記子留指每串記子之末端所附之珠。據金剛頂瑜伽念珠經載,諸珠表示觀音,母珠表示無量壽或修行成滿之佛果,故捻珠至母珠時,不得越過,須逆向而還,否則即犯越法罪。


掐捻念珠而誦咒念佛,能產生諸種功德。據木子經載,若念誦佛陀(佛)、達磨(法)、僧伽(僧)之名,滿二十萬遍,而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則命終之後,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而得,常安樂行。另據陀羅尼集經卷二作數珠法相品載,若以金、銀、赤銅、水晶等諸寶物所成之念珠,掐之誦咒、誦經、念佛,當得十種波羅蜜之功德滿足,現身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知、佛無上之覺智)之果。此外,由所用念珠材料之不同,所獲功德亦有異說。陀羅尼集經謂各種念珠中,以水晶之功德為第一。攝真實經卷下建立道場發願品則謂,香木之念珠,得一分之福;石、銅、鐵等,得二分福;水晶、真珠,得一俱胝分;蓮花子、金剛子,得二俱胝分;間錯種種諸寶及菩提子念珠,於諸功德中最為殊勝,得無量無邊不可說之福德。此外,守護經、數珠功德經、瑜伽念珠經等亦皆以菩提子之功德為最殊勝。


此外,密教經典對掐捻念珠之指法亦有詳細之記載,以五部而言,據攝真實經載,於佛部,應以右手拇指與食指掐之;於金剛部,以右手拇指與中指;於寶部,以右手姆指與無名指;於蓮華部,以右手拇指與小指;於羯磨部,右手拇指與其餘四指合捻之。以三部而言,據蘇悉地經載,於佛部,以右手拇指與無名指之指尖相合,中指與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於中指中節以掐之;於蓮華部,拇指與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餘三指而掐之;於金剛部,拇指與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餘三指而掐之。


於密教諸尊中,手持念珠者頗多,如胎藏界外金剛部之火天、準提佛母、千手觀音等皆是,其中千手觀音係於其右方之一手持執念珠,稱為數珠手。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邱淑貞記錄

 

 

 

 

 

這一講,簡單介紹六道。六道輪迴,初學聽起來有一點像神話一樣,不大容易相信,但是這是事實。信,有;不信,還是有;這是宇宙之間實實在在的事。「宇宙有情概況」,這就是宇宙觀裡面的人事環境,人情事理。

 

甲、六道狀況

 

「天」:六道第一個是天道。天的意思就是高高在上,「天者顛也」,顛峰、最高。在有情世間,天人的地位最高,福報最大,種類也很多。

 

「類受」:類是種類,受是享受;只舉這個例子來給我們說明。天的種類概略可以分二十八層天,這二十八層又可以分為三大類: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裡面有六層天;色界裡面有四禪十八層天:初禪有三層,二禪有三層,三禪有三層,四禪有九層,一共有十八層天;無色界又稱空界,他連色相都沒有,也有四層;所以三界總共合起來有二十八層天。

 

天人的享受是說不盡的,享受裡面只舉一種:壽命。壽命是享受,五福裡面長壽是福報之一。我們從壽命看出他的福報,他壽長。「壽五百歲起」:這是講最低的,最低的是欲界裡面的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是忉利天,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一般宗教裡面拜的上帝,都是指忉利天主。佛在經典裡給我們說,要想生忉利天必須修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跟摩西十誡很類似,可見得修十誡能夠生忉利天,忉利天主就是他們的天主上帝。可是我們娑婆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忉利天?一百億個。他要找上帝,一百億個上帝,找誰?找哪一個?這個問題很嚴重,一定要搞清楚。

 

四王天的壽命五百年,他這個五百歲可不是我們人間的五百歲,我們人間五十年是四王天的一天;也照人間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他要活五百歲,你們計算計算,他的壽命相當之長。可見得他的福報比我們人間的福報大得太多。他也有五通,是報得,就是一生天上這五種神通都有。

 

再往上一層是忉利天,福報就更大,壽命也更長,加一倍,他的壽命一千歲,算法也不一樣,我們人間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如果在忉利天上,看我們地球上眾生很可憐,朝生暮死,早晨看他生,晚上就死了。水上蜉蝣是朝生暮死,忉利天人看我們世間人,就像我們看水上蜉蝣一樣,還在那裡爭名奪利搞個不休,真可憐!愈往上去壽命是倍倍增加,非想非非想處天是最高的,壽命八萬大劫。這是天界類受略舉。

 

「苦厄」:厄是災難,他有苦。天上畢竟是樂多苦少,不是沒有苦,他有苦。「欲五衰」:欲界有五衰,欲界天人平常沒有苦,天天享福,可是到壽命快終了的時候,他有五種衰相出現,這個時候他感覺無比的痛苦。天人不老,天人也不生病,但是天人會死。五衰相:一、「衣垢」:天人的衣服不要裁縫,天衣無縫,不像我們的衣服要裁縫、要買料子,他不要。天人想穿什麼衣服,隨心所欲變化而成,而且衣服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不要洗。衣服不染灰塵,這是我們人間所沒有的。可是他福報享盡命快終時,衣服就會染上灰塵。天人一看到衣服有染污,就曉得壽命將盡,這時候他恐怖、苦惱。二、「花萎」:天人喜歡戴花,天人戴花冠,花都非常的鮮豔。他有福報的時候花不會枯;如果花枯萎,他的福報就盡了。三、「身臭」:身上發出不好的氣味,原本天人身上有香氣。有時候我們讀經、看經、念佛,並沒有供佛像、沒有燒香,可是聞到有香氣。我剛剛學佛時,看經常常聞到很強烈的香氣。請教老法師,告訴我說,這是我們在讀經、看經的時候,有天人在旁邊,他很喜歡,到這兒來看看,他身上放的香氣。他的色相我們看不到,他的香氣我們可以聞到。天人身上有香氣,如果香氣沒有,臭氣出來,他的壽命就快要終了。四、「腋汗」:兩腋之間出汗。天人平常不出汗,身體很清淨。五、「厭座」:坐立不安。天人福報快要盡的時候,這五種現象同時出現,稱為五衰相。天人知道壽命快終了,愁憂恐怖。

 

天人也有災難,「三禪三災—火、水、風」。欲界有五衰苦,當然三災也是免不了的,也躲不過。色界四禪,初禪天有水災、火災、風災,這三種災難都有;二禪天沒有火災,可是有水災、風災;三禪天福報更大,只有風災,沒有水火災難,可是風災也很厲害,能夠把三禪天吹壞。四禪天是福天,沒有三災,但是有死墮。

 

「空死墮」:無色界四空天有死墮,雖然有福報,命終的時候必定墮落;因為他爬到最高層了,死的時候沒有辦法再停留在那一層,只有往下墮落。可見得三界統統都有苦,並不是真正究竟之樂。這是天道的簡介。

 

佛教裡有兩部類書,對於天道的講解非常詳細。一部是《法苑珠林》,有一百卷,講天道部分,把經論裡面佛所講天人的事情編在一起。另外一部是《經律異相》,有五十卷。這兩部都是唐朝人編的,等於百科全書一樣。

 

「人」:人道,我們現在都是屬於人道。地球上有人,別的星球也可能有人,其他星球上的人跟我們人的樣子是不是一樣?恐怕不一定。可是他一定具備人的特色—人的智慧、人的感受。「身壽享等各地球互異」:身形、壽命、享受等等,每個星球上不盡相同。苦厄大致上差不多,有三苦、八苦,一定有這些受。為什麼?造的因相同,果報必定是一樣的。

 

「阿修羅」道:阿修羅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端正。阿修羅的男子相貌都很醜陋、很凶惡。可是阿修羅的女子是美女,天上最美的,諸天都喜歡娶阿修羅的女子。阿修羅常常跟忉利天戰爭,互有勝負。《楞嚴經》講阿修羅有四大類:有天上阿修羅,人間也有阿修羅,餓鬼、畜生裡都有阿修羅,只有地獄裡頭沒有;他在那一道,他的身形享受與那一道大致上相同。阿修羅福報很大,但是沒有德行。六道裡講阿修羅都是指天阿修羅,所以把他算作三善道。天阿修羅有天之福報,沒有天人之德。諸天性情都是柔和的,都是慈悲善良的,阿修羅不是如此。阿修羅福報跟天人一樣,但是疑心重、瞋恚心重,喜歡鬥爭,好勝逞強,他要是不對別人發脾氣,自己也會發脾氣。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都是人間阿修羅,福報太大、性情太殘忍。他的業因是過去生中修大福報,但是他瞋恚,瞋恨心重、傲慢心重,修福不修德,才落到阿修羅道。福報享盡了,果報當然就不好,因為他很少造善因。

 

「畜生」道:畜生道的種類、享受非常繁多。「胎卵濕化」: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一)胎生,又作腹生。從母胎而出生者,稱為胎生;如象、馬、牛、豬等。(二)卵生,由卵殼出生者,稱為卵生;如雞、蛇、鳥等。(三)濕生,又作因緣生、寒熱和合生。即由糞聚、穢廁、腐肉、叢草等潤濕地之濕氣所產生者,稱為濕生;如飛蛾、蚊等。(四)化生,無所託而忽有,稱為化生,皆由其過去之業力而化生;如諸天、諸地獄。牠們的「形狀、壽命、享受千差萬別」,苦厄也是很多。「苦役」:譬如從前,牛替人耕田,馬替人拉車,要為人服勞役。「充食」:家畜,豬羊雞鴨之類,人要吃牠。這也是有業報,殺業太重會有很大的災難;因為你吃牠,牠並不甘心,並不情願給你吃,牠沒有能力抵抗,牠怨恨的心、報復的心永遠存在,將來一有機會,牠一定會來報復。古人說:「吃牠半斤,將來要還牠八兩。」我們如果真正想到這個道理,不敢吃眾生肉;吃眾生肉,將來一定要還債,這是沒有法子避免的,冤冤相報。這個世間的刀兵劫就是從殺生而來的,殺生殺得越多,戰爭就越殘酷。我們從歷史上來看,戰爭一次比一次範圍大,一次比一次慘烈,什麼原因?殺業的累積。如果我們真正能夠做到不殺生,刀兵劫裡就可以不受這個災難,就可以免除,這就是共業裡面有別業,我們要覺悟。我們生活必須仰賴飲食,植物裡面有足夠的養分維持我們的生命,何必要殺害這一些動物?實在是不應該!「人殺」:譬如有一些小朋友,抓到蝴蝶、蜻蜓,他玩,把牠玩死,他並不是吃牠,像這一類無知殺害眾生的,也非常之多。「互噉」: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畜生之死,很少得好死,都是被殺的,所以三途裡面畜生道稱為血途,都是流血而死。

 

「餓鬼」道:鬼道的種類也很複雜,可以分為三大類:多財鬼、少財鬼、無財鬼。「多財鬼」:有福報,像閻羅王、城隍、土地公、媽祖、王爺公之類,有很多信徒燒香祭祀,都是多財鬼。「少財鬼」:也能得到一點飲食,但是相當的苦,別人丟下,他去拾取。「無財鬼」:你供養他飲食,他也沒有辦法得到,所以稱之為餓鬼。餓鬼指無財鬼,鬼裡面大多數是無財鬼,很可憐。最苦的是焰口鬼,一得到飲食,他口裡面就噴火,把飲食都燒壞,所以他得不到飲食。佛門裡放焰口就是布施,以佛神力咒語來幫助他,使他能夠得到一點飲食,能夠救濟他,所以放焰口就是施食給餓鬼,請這些餓鬼來吃飯。能夠很如法的去做,這些鬼能夠得到飲食。

 

鬼的壽命很長,「壽五百歲」。計算的方法跟我們不一樣,人間一個月是餓鬼的一天,我們人間初一、十五去祭祀供養,是一天早晚兩餐得到飲食;如果沒有人祭祀,他就挨餓。人間一個月是餓鬼的一天,也是以一個月三十天、一年三百六十天計算,鬼的壽命五百歲。鬼道不能去,時間太長,而且太苦!餓鬼的苦厄是「恐怖飢渴」:他得不到飲食,所以我們常常稱鬼為餓鬼。除了飢餓之外,鬼的膽子很小,所以人怕鬼是不應該的,是錯誤的觀念,實際上鬼怕人。常言說得好: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鬼的膽子很小,所以遇到鬼不要害怕,沒什麼可怕。鬼常常有恐怖的感覺。經裡面講鬼道大類有三十六種。

 

「地獄道」:獄是監牢獄。經論上講:「地底下過五百由旬是地獄所在處」。但應知者,地獄不僅在地下,或在山間、大海邊、曠野樹下、空中,皆有其地獄。地獄這兩個字意思是苦地,六道裡面他的情況最苦,是最苦的一道。

 

地獄的種類繁多,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其形體壽命,受苦輕重,隨各差別。根本地獄非常之苦,《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說得很詳細。根本地獄裡,其中的「無間」地獄最苦,又稱為阿鼻地獄。「趣果、受、時、命、形」:是說明無間地獄有這五種無間,它不間斷,這是地獄裡面最苦的地方,是罪業最重的地方。佛經裡面講,造五逆十惡墮五無間地獄,就是這種地獄。

 

五逆:一、殺父,二、殺母。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縱然是抱怨,也不能殺害父母,所以殺父母的罪非常重。三、殺阿羅漢。阿羅漢是聖賢,他是人間善良的榜樣,他能夠轉移風俗、教化眾生,是眾生的好老師;殺害他,這個罪過很重。四、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太大,許許多多護法神保護他,你想殺害佛,殺不到的;但是讓佛受一點傷、流一點血,這可能,這個罪很大。佛是天人導師,一切眾生的福田;殺害佛,一切眾生都不能種福。佛是一切眾生法身慧命的寄託,殺害他,一切眾生都不能夠得到法身慧命,這個罪過很重。五、破和合僧:僧團是和合、是一體,你在當中分化破壞。這五種罪都是墮無間地獄。十惡:身—殺生、偷盜、淫欲,口—妄語、兩舌、綺語(花言巧語)、惡口,意—貪瞋痴,這是十惡。造十惡五逆之人必墮無間地獄。

 

無間地獄:一、「趣果無間」:果報就是地獄,這個地方人一死,神識立刻就到地獄,當中沒有間隔。人死了之後,神識離開肉體,四十九天之內不會馬上去投胎,在這個期間是中陰身,完全是神識狀況,我們一般講靈界,這個時間不會太長,一般不會超過四十九天,四十九天一定去投胎,又到六道去輪迴。可是犯五無間罪業的人,他的神識不經過中陰,這個地方一斷氣,立刻就到地獄。二、「受無間」:地獄裡面有無量苦,他同時都要受,不是一樣一樣的受。三、「時無間」:從墮地獄那一剎那開始,直到他罪受完才出地獄,沒出地獄時他所受的罪,在時間上講沒有間斷、沒休息。四、「命無間」:一日之中真是萬死萬生,這個地方刀山下去,馬上死了,那裡風一吹又活了,活了之後再受,非常非常之苦。五、「形無間」: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大,地獄多大他的身體就有多大,所以地獄裡所有刑罰同時受。

 

地獄的壽命很長。「壽短者一萬歲」,地獄裡最短命者壽命一萬歲。「人間三千七百餘年為一日」,在無間地獄看我們世間,中華民國五千年的歷史還不到兩天,怎麼得了!所以地獄千萬去不得,決定不能去;去了之後,出來很難,時間太長了。怎樣可以不去?不造地獄的業就不去了。過去雖然造了業,但現在不讓它加上緣,緣我們自己可以控制;不造惡緣,雖有地獄業因,不受地獄的果報。除地獄之外,餓鬼、畜生都不好,最好都不要造這個業因。

 

簡單跟諸位介紹一下業因。天道是修十善業道。欲界天要修十善業道;色界天要修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無色界天的條件要修四空定。四禪八定、四無量心、十善業道,這是諸天條件,取得生天的資格。人道是要修五戒,中國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才能得人道。阿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但是他貢高我慢的習氣沒有斷除,好勝好鬥的心沒有去掉,所以變成阿修羅。因此我們學佛,處處要修柔和、忍辱,很重要。要能夠忍讓,於世無求、與人無爭,才能得到真正的善果。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痴,真妄邪正、善惡是非不能夠辨別清楚,搞顛倒,搞錯了。餓鬼道是貪心太重;貪愛不是好事情,餓鬼道的業因。地獄道是瞋恚心太重,瞋心墮地獄。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

 

地獄的苦厄,這裡也是略舉:「火坑、堅冰、刀山、劍樹、碾磑、湯鑊、沸屎、合山等,繁多難述。」諸位可以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或者看《楞嚴徑》第八卷,講得很詳細。

 

乙、互相輪迴

 

「三善道喻頭出,三惡道喻頭沒」。這是把六道比喻作苦海,到三惡道苦海裡面,頭伸出來透透空氣,一下就再到底下去了,總而言之,不出六道輪迴。在三善道的機會比較少、時間也短,到三惡道的時間總是長、機會總是多。你要不信,看看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想想我們自己,一天到晚起心動念,三惡道的機會多,還是三善道的機會多?我們來生可能到哪一道,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用去問人。什麼樣的因,該什麼樣的果!

 

三惡道又叫做三途,三途就是血途、火途、刀途。畜生稱為「血途」:死必定有血,所以稱為血途。地獄稱為「火途」:縱然是寒冰地獄,也有一片火光。這火從哪裡來的?瞋恚之火。人一生氣,火都往上升,臉都紅了;所以地獄是火途,是瞋恚心變的。鬼稱為「刀途」:鬼常常覺得有人拿刀跟著他,要殺他,時時刻刻有恐怖、有恐懼。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邱淑貞記錄


 



 



 


這一講,簡單介紹六道。六道輪迴,初學聽起來有一點像神話一樣,不大容易相信,但是這是事實。信,有;不信,還是有;這是宇宙之間實實在在的事。「宇宙有情概況」,這就是宇宙觀裡面的人事環境,人情事理。


 


甲、六道狀況


 


「天」:六道第一個是天道。天的意思就是高高在上,「天者顛也」,顛峰、最高。在有情世間,天人的地位最高,福報最大,種類也很多。


 


「類受」:類是種類,受是享受;只舉這個例子來給我們說明。天的種類概略可以分二十八層天,這二十八層又可以分為三大類: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裡面有六層天;色界裡面有四禪十八層天:初禪有三層,二禪有三層,三禪有三層,四禪有九層,一共有十八層天;無色界又稱空界,他連色相都沒有,也有四層;所以三界總共合起來有二十八層天。


 


天人的享受是說不盡的,享受裡面只舉一種:壽命。壽命是享受,五福裡面長壽是福報之一。我們從壽命看出他的福報,他壽長。「壽五百歲起」:這是講最低的,最低的是欲界裡面的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是忉利天,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一般宗教裡面拜的上帝,都是指忉利天主。佛在經典裡給我們說,要想生忉利天必須修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跟摩西十誡很類似,可見得修十誡能夠生忉利天,忉利天主就是他們的天主上帝。可是我們娑婆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忉利天?一百億個。他要找上帝,一百億個上帝,找誰?找哪一個?這個問題很嚴重,一定要搞清楚。


 


四王天的壽命五百年,他這個五百歲可不是我們人間的五百歲,我們人間五十年是四王天的一天;也照人間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他要活五百歲,你們計算計算,他的壽命相當之長。可見得他的福報比我們人間的福報大得太多。他也有五通,是報得,就是一生天上這五種神通都有。


 


再往上一層是忉利天,福報就更大,壽命也更長,加一倍,他的壽命一千歲,算法也不一樣,我們人間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如果在忉利天上,看我們地球上眾生很可憐,朝生暮死,早晨看他生,晚上就死了。水上蜉蝣是朝生暮死,忉利天人看我們世間人,就像我們看水上蜉蝣一樣,還在那裡爭名奪利搞個不休,真可憐!愈往上去壽命是倍倍增加,非想非非想處天是最高的,壽命八萬大劫。這是天界類受略舉。


 


「苦厄」:厄是災難,他有苦。天上畢竟是樂多苦少,不是沒有苦,他有苦。「欲五衰」:欲界有五衰,欲界天人平常沒有苦,天天享福,可是到壽命快終了的時候,他有五種衰相出現,這個時候他感覺無比的痛苦。天人不老,天人也不生病,但是天人會死。五衰相:一、「衣垢」:天人的衣服不要裁縫,天衣無縫,不像我們的衣服要裁縫、要買料子,他不要。天人想穿什麼衣服,隨心所欲變化而成,而且衣服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不要洗。衣服不染灰塵,這是我們人間所沒有的。可是他福報享盡命快終時,衣服就會染上灰塵。天人一看到衣服有染污,就曉得壽命將盡,這時候他恐怖、苦惱。二、「花萎」:天人喜歡戴花,天人戴花冠,花都非常的鮮豔。他有福報的時候花不會枯;如果花枯萎,他的福報就盡了。三、「身臭」:身上發出不好的氣味,原本天人身上有香氣。有時候我們讀經、看經、念佛,並沒有供佛像、沒有燒香,可是聞到有香氣。我剛剛學佛時,看經常常聞到很強烈的香氣。請教老法師,告訴我說,這是我們在讀經、看經的時候,有天人在旁邊,他很喜歡,到這兒來看看,他身上放的香氣。他的色相我們看不到,他的香氣我們可以聞到。天人身上有香氣,如果香氣沒有,臭氣出來,他的壽命就快要終了。四、「腋汗」:兩腋之間出汗。天人平常不出汗,身體很清淨。五、「厭座」:坐立不安。天人福報快要盡的時候,這五種現象同時出現,稱為五衰相。天人知道壽命快終了,愁憂恐怖。


 


天人也有災難,「三禪三災—火、水、風」。欲界有五衰苦,當然三災也是免不了的,也躲不過。色界四禪,初禪天有水災、火災、風災,這三種災難都有;二禪天沒有火災,可是有水災、風災;三禪天福報更大,只有風災,沒有水火災難,可是風災也很厲害,能夠把三禪天吹壞。四禪天是福天,沒有三災,但是有死墮。


 


「空死墮」:無色界四空天有死墮,雖然有福報,命終的時候必定墮落;因為他爬到最高層了,死的時候沒有辦法再停留在那一層,只有往下墮落。可見得三界統統都有苦,並不是真正究竟之樂。這是天道的簡介。


 


佛教裡有兩部類書,對於天道的講解非常詳細。一部是《法苑珠林》,有一百卷,講天道部分,把經論裡面佛所講天人的事情編在一起。另外一部是《經律異相》,有五十卷。這兩部都是唐朝人編的,等於百科全書一樣。


 


「人」:人道,我們現在都是屬於人道。地球上有人,別的星球也可能有人,其他星球上的人跟我們人的樣子是不是一樣?恐怕不一定。可是他一定具備人的特色—人的智慧、人的感受。「身壽享等各地球互異」:身形、壽命、享受等等,每個星球上不盡相同。苦厄大致上差不多,有三苦、八苦,一定有這些受。為什麼?造的因相同,果報必定是一樣的。


 


「阿修羅」道:阿修羅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端正。阿修羅的男子相貌都很醜陋、很凶惡。可是阿修羅的女子是美女,天上最美的,諸天都喜歡娶阿修羅的女子。阿修羅常常跟忉利天戰爭,互有勝負。《楞嚴經》講阿修羅有四大類:有天上阿修羅,人間也有阿修羅,餓鬼、畜生裡都有阿修羅,只有地獄裡頭沒有;他在那一道,他的身形享受與那一道大致上相同。阿修羅福報很大,但是沒有德行。六道裡講阿修羅都是指天阿修羅,所以把他算作三善道。天阿修羅有天之福報,沒有天人之德。諸天性情都是柔和的,都是慈悲善良的,阿修羅不是如此。阿修羅福報跟天人一樣,但是疑心重、瞋恚心重,喜歡鬥爭,好勝逞強,他要是不對別人發脾氣,自己也會發脾氣。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都是人間阿修羅,福報太大、性情太殘忍。他的業因是過去生中修大福報,但是他瞋恚,瞋恨心重、傲慢心重,修福不修德,才落到阿修羅道。福報享盡了,果報當然就不好,因為他很少造善因。


 


「畜生」道:畜生道的種類、享受非常繁多。「胎卵濕化」: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一)胎生,又作腹生。從母胎而出生者,稱為胎生;如象、馬、牛、豬等。(二)卵生,由卵殼出生者,稱為卵生;如雞、蛇、鳥等。(三)濕生,又作因緣生、寒熱和合生。即由糞聚、穢廁、腐肉、叢草等潤濕地之濕氣所產生者,稱為濕生;如飛蛾、蚊等。(四)化生,無所託而忽有,稱為化生,皆由其過去之業力而化生;如諸天、諸地獄。牠們的「形狀、壽命、享受千差萬別」,苦厄也是很多。「苦役」:譬如從前,牛替人耕田,馬替人拉車,要為人服勞役。「充食」:家畜,豬羊雞鴨之類,人要吃牠。這也是有業報,殺業太重會有很大的災難;因為你吃牠,牠並不甘心,並不情願給你吃,牠沒有能力抵抗,牠怨恨的心、報復的心永遠存在,將來一有機會,牠一定會來報復。古人說:「吃牠半斤,將來要還牠八兩。」我們如果真正想到這個道理,不敢吃眾生肉;吃眾生肉,將來一定要還債,這是沒有法子避免的,冤冤相報。這個世間的刀兵劫就是從殺生而來的,殺生殺得越多,戰爭就越殘酷。我們從歷史上來看,戰爭一次比一次範圍大,一次比一次慘烈,什麼原因?殺業的累積。如果我們真正能夠做到不殺生,刀兵劫裡就可以不受這個災難,就可以免除,這就是共業裡面有別業,我們要覺悟。我們生活必須仰賴飲食,植物裡面有足夠的養分維持我們的生命,何必要殺害這一些動物?實在是不應該!「人殺」:譬如有一些小朋友,抓到蝴蝶、蜻蜓,他玩,把牠玩死,他並不是吃牠,像這一類無知殺害眾生的,也非常之多。「互噉」: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畜生之死,很少得好死,都是被殺的,所以三途裡面畜生道稱為血途,都是流血而死。


 


「餓鬼」道:鬼道的種類也很複雜,可以分為三大類:多財鬼、少財鬼、無財鬼。「多財鬼」:有福報,像閻羅王、城隍、土地公、媽祖、王爺公之類,有很多信徒燒香祭祀,都是多財鬼。「少財鬼」:也能得到一點飲食,但是相當的苦,別人丟下,他去拾取。「無財鬼」:你供養他飲食,他也沒有辦法得到,所以稱之為餓鬼。餓鬼指無財鬼,鬼裡面大多數是無財鬼,很可憐。最苦的是焰口鬼,一得到飲食,他口裡面就噴火,把飲食都燒壞,所以他得不到飲食。佛門裡放焰口就是布施,以佛神力咒語來幫助他,使他能夠得到一點飲食,能夠救濟他,所以放焰口就是施食給餓鬼,請這些餓鬼來吃飯。能夠很如法的去做,這些鬼能夠得到飲食。


 


鬼的壽命很長,「壽五百歲」。計算的方法跟我們不一樣,人間一個月是餓鬼的一天,我們人間初一、十五去祭祀供養,是一天早晚兩餐得到飲食;如果沒有人祭祀,他就挨餓。人間一個月是餓鬼的一天,也是以一個月三十天、一年三百六十天計算,鬼的壽命五百歲。鬼道不能去,時間太長,而且太苦!餓鬼的苦厄是「恐怖飢渴」:他得不到飲食,所以我們常常稱鬼為餓鬼。除了飢餓之外,鬼的膽子很小,所以人怕鬼是不應該的,是錯誤的觀念,實際上鬼怕人。常言說得好: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鬼的膽子很小,所以遇到鬼不要害怕,沒什麼可怕。鬼常常有恐怖的感覺。經裡面講鬼道大類有三十六種。


 


「地獄道」:獄是監牢獄。經論上講:「地底下過五百由旬是地獄所在處」。但應知者,地獄不僅在地下,或在山間、大海邊、曠野樹下、空中,皆有其地獄。地獄這兩個字意思是苦地,六道裡面他的情況最苦,是最苦的一道。


 


地獄的種類繁多,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其形體壽命,受苦輕重,隨各差別。根本地獄非常之苦,《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說得很詳細。根本地獄裡,其中的「無間」地獄最苦,又稱為阿鼻地獄。「趣果、受、時、命、形」:是說明無間地獄有這五種無間,它不間斷,這是地獄裡面最苦的地方,是罪業最重的地方。佛經裡面講,造五逆十惡墮五無間地獄,就是這種地獄。


 


五逆:一、殺父,二、殺母。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縱然是抱怨,也不能殺害父母,所以殺父母的罪非常重。三、殺阿羅漢。阿羅漢是聖賢,他是人間善良的榜樣,他能夠轉移風俗、教化眾生,是眾生的好老師;殺害他,這個罪過很重。四、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太大,許許多多護法神保護他,你想殺害佛,殺不到的;但是讓佛受一點傷、流一點血,這可能,這個罪很大。佛是天人導師,一切眾生的福田;殺害佛,一切眾生都不能種福。佛是一切眾生法身慧命的寄託,殺害他,一切眾生都不能夠得到法身慧命,這個罪過很重。五、破和合僧:僧團是和合、是一體,你在當中分化破壞。這五種罪都是墮無間地獄。十惡:身—殺生、偷盜、淫欲,口—妄語、兩舌、綺語(花言巧語)、惡口,意—貪瞋痴,這是十惡。造十惡五逆之人必墮無間地獄。


 


無間地獄:一、「趣果無間」:果報就是地獄,這個地方人一死,神識立刻就到地獄,當中沒有間隔。人死了之後,神識離開肉體,四十九天之內不會馬上去投胎,在這個期間是中陰身,完全是神識狀況,我們一般講靈界,這個時間不會太長,一般不會超過四十九天,四十九天一定去投胎,又到六道去輪迴。可是犯五無間罪業的人,他的神識不經過中陰,這個地方一斷氣,立刻就到地獄。二、「受無間」:地獄裡面有無量苦,他同時都要受,不是一樣一樣的受。三、「時無間」:從墮地獄那一剎那開始,直到他罪受完才出地獄,沒出地獄時他所受的罪,在時間上講沒有間斷、沒休息。四、「命無間」:一日之中真是萬死萬生,這個地方刀山下去,馬上死了,那裡風一吹又活了,活了之後再受,非常非常之苦。五、「形無間」: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大,地獄多大他的身體就有多大,所以地獄裡所有刑罰同時受。


 


地獄的壽命很長。「壽短者一萬歲」,地獄裡最短命者壽命一萬歲。「人間三千七百餘年為一日」,在無間地獄看我們世間,中華民國五千年的歷史還不到兩天,怎麼得了!所以地獄千萬去不得,決定不能去;去了之後,出來很難,時間太長了。怎樣可以不去?不造地獄的業就不去了。過去雖然造了業,但現在不讓它加上緣,緣我們自己可以控制;不造惡緣,雖有地獄業因,不受地獄的果報。除地獄之外,餓鬼、畜生都不好,最好都不要造這個業因。


 


簡單跟諸位介紹一下業因。天道是修十善業道。欲界天要修十善業道;色界天要修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無色界天的條件要修四空定。四禪八定、四無量心、十善業道,這是諸天條件,取得生天的資格。人道是要修五戒,中國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才能得人道。阿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但是他貢高我慢的習氣沒有斷除,好勝好鬥的心沒有去掉,所以變成阿修羅。因此我們學佛,處處要修柔和、忍辱,很重要。要能夠忍讓,於世無求、與人無爭,才能得到真正的善果。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痴,真妄邪正、善惡是非不能夠辨別清楚,搞顛倒,搞錯了。餓鬼道是貪心太重;貪愛不是好事情,餓鬼道的業因。地獄道是瞋恚心太重,瞋心墮地獄。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


 


地獄的苦厄,這裡也是略舉:「火坑、堅冰、刀山、劍樹、碾磑、湯鑊、沸屎、合山等,繁多難述。」諸位可以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或者看《楞嚴徑》第八卷,講得很詳細。


 


乙、互相輪迴


 


「三善道喻頭出,三惡道喻頭沒」。這是把六道比喻作苦海,到三惡道苦海裡面,頭伸出來透透空氣,一下就再到底下去了,總而言之,不出六道輪迴。在三善道的機會比較少、時間也短,到三惡道的時間總是長、機會總是多。你要不信,看看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想想我們自己,一天到晚起心動念,三惡道的機會多,還是三善道的機會多?我們來生可能到哪一道,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用去問人。什麼樣的因,該什麼樣的果!


 


三惡道又叫做三途,三途就是血途、火途、刀途。畜生稱為「血途」:死必定有血,所以稱為血途。地獄稱為「火途」:縱然是寒冰地獄,也有一片火光。這火從哪裡來的?瞋恚之火。人一生氣,火都往上升,臉都紅了;所以地獄是火途,是瞋恚心變的。鬼稱為「刀途」:鬼常常覺得有人拿刀跟著他,要殺他,時時刻刻有恐怖、有恐懼。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庵歌

吾結草庵無寶貝,飯了從容圖睡快。成時初見茅草新,破後還將茅草蓋。
住庵人,鎮常在。不屬中間與內外。世人住處我不住,世人愛處我不愛。
庵雖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體解。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下聞之必生怪。
問此庵,壞不壞。壞與不壞主元在。不居南北與東西,基址堅牢以為最。
青松下,明窗內。玉殿朱樓未為對。衲帔幪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
住此庵,休作解。誰誇鋪席圖人買。迴光返照便歸來,廓達靈根非向背。
遇祖師,親訓誨。結草為庵莫生退。百年拋卻任縱橫,擺手便行且無罪。
千種言,萬般解。只要教君長不昧。欲識庵中不死人,豈離而今這皮袋。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來不受

  千經萬論,只為眾生迷故,心行不同,隨邪應說,即有差別;如論究竟解脫理者,只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淨,自然解脫。汝莫求虛名,口說真如,心似猿猴,即言行相違,名為自誑。

  努力努力,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時,過去諸佛如微塵數,一切眾生總應度盡。何故我等,至今流浪生死,不得成佛?當知眾生自度,佛不能度。

  努力努力自修,莫倚他佛力。經云:夫求法者,不著佛求。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以言顯義,得義言絕,義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絕言,故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謂得義實際,更不起觀,不起觀故,即是無生;以無生故,即一切色性空,色性空故,即萬緣俱絕;萬緣俱絕者,即是心行處滅。


將心修行

  見性者即非凡夫,頓悟上乘,超凡越聖。迷人論凡論聖,悟人超越生死涅槃;迷人說事說理,悟人大用無方;迷人求得求證,悟人無得無求;迷人期遠劫證,悟人頓見。


識達本宗

  我今意況大好,他人罵時無惱。無言不說是非,涅槃生死同道。
  識達自家本宗,猶來無有青草。一切妄想分別,將知世人不了。







自家寶藏

師上堂曰:諸人幸自好箇無事人,苦死造作,要擔枷落獄作麼?

  每日至夜奔波,道我參禪學道、解會佛法,如此轉無交涉也。只是逐聲色走,有何歇時?

貧道聞江西和尚道:汝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

  我從此一時休去,自己財寶,隨身受用,可謂快活;無一法可取,無一法可捨,不見一法生滅相,不見一法去來相,遍十方界,無一微塵許不是自家財寶;但自仔細觀察自心一體三寶,常自現前,無可疑慮,莫尋思、莫求覓,心性本來清淨。


頓悟一門

  問:欲修何法,即得解脫?
  答: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
  問:云何為頓悟?
  答:頓者,頓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問:從何而修?
  答:從根本修。
  問:云何從根本修?
  答:心為根本。
  問:云何知心為根本?
 
 答:《楞伽經》云:「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 即種種法滅。」《維摩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 淨,即佛土淨。」《遺教經》云:「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經云 :「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 身,愚人調身不調心。」《佛名經》云:「罪從心生,還從心滅。 」故知善惡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為根本也,若求解 脫者,先須識根本,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於外相求 ,無有是處。《禪門經》云:「於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 ,於內覺觀,如一念頃,即證菩提。 」




 






無事心安

  我今意況大寬,不語無事心安。從容自在解脫,東西去易不難。
  終日無言寂寞,念念向理思看,自然逍遙見道,生死定不相干。



事來無所受

  經云:隨流而性常也。只如學道者,自為大事因緣解脫之事,俱勿輕未學,敬學如佛。不高己德,不疾彼能,自察於行,不舉他過,於一切處悉無妨礙,自然快樂也。忍辱第一道,先須除我人,事來無所受,即真菩提身。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悟迷

  對迷說悟,本既無迷,悟亦不立。

  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長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喫飯,言談祗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為,盡是法性。

  不解返源,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照,全體聖心。


平常心是道

  道不用脩,但莫汙染。何為汙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汙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經云: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


一悟永悟

  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為識,在悟為智;順理為悟,順事為迷。迷即迷自家本心,悟即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不復更迷。如日出時,不合於暗;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俱。









道不屬修

  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是本師

  夫修道之本體,須識身心本來清淨,不生不滅,無有分別,自性圓滿。清淨之心,此是本師,乃勝念十方諸佛。


守心

  若識心者,守之則到彼岸;迷心者,棄之則墮三途。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門,十二部經之宗,三世諸佛之祖。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無有是處。









守本真心

  問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門?
  
  答曰:乃至舉一手爪畫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慧眾生作當來勝報之業及見佛之因。

  若願自早成佛者會是守本真心,三世諸佛無量無邊,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無有是處。

  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門也。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