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要內容,在第二輯《講記》中均已講到。在此僅作幾點補充。
在講法要之前,要講明一個層次的道理。法界是平等的,又是差別的,兩者又是圓融無礙的。講差別,它就是有層次的。從法界來講,任何事物,包括我們人在內,基本上可以說有這麼幾個層次:有外層、內層、核心層、種子層。一部佛經,一個法門,乃至一個供品,也有外層、內層、密層、密密層。這裡講的法要,基本是外層和內層的東西,但有些內容已涉及密層和密密層。
藥師經是說明藥師法的。藥師法是教導人們在生活中了生死的。人的生活主要是三大要素:飲食、呼吸、睡眠。儒家謂為食息眠,修之為氣功;道家謂為精氣神,修之為丹功;佛家謂為色息心法,藏傳密教謂為脈氣明點,修之為定功。佛法之根本為戒定慧三學。一切法門都要從定中修,從定中證,離開禪定,談修談證,無有是處。所以修學藥師法門,一定要修證好藥師定。所有藥師法門,都要從藥師定中印證。
佛法之根本教義為緣起性空,佛教之根本修持即上供下施。世間萬法,無不因緣而生,故無自性。一切供養也都是空性緣起的表徵。所以修法供養,定觀空性。要都攝六根,淨念而觀。
佛法飲食之法,一在過午不食,一在行禪定意而後食。所以藥師茶供法要,一為供前之入定,二為供中之觀空,三為飲時之禪意。為瞭解方便,先講飲食與禪禪意,再講呼吸與入定,最後講睡眠與觀空。
總之用藥師法以茶供佛,供時要作空觀。以茶待客,飲時要行禪定意。最好的禪定意也就是作空性觀。
修供養法時,雖然不是睡眠,但也要淨念,要都攝六根以便作空性觀。
因為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沒有第一因的,所以是無生的,是本有的。時間沒有第一因,所以時間無始無終;空間沒有第一因,所以空間無邊無際。無始就是不生,無終就是不滅,在無始無終的時間與無邊無際的空間中運行的萬事萬物也就不生不滅無窮無盡。正因為沒有第一因,所以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其存在亦只是相對的。所以萬法無有自性,因為無有自性,所以說其為空。這個空不是先有後無的斷滅空,也不是此有彼無的物外空,而是當體即空。
凡是緣起的東西,必然沒有自性,佛法叫做無我;必然沒有永恆性,佛法叫做無常;無我無常,就是空性。「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諸法不自生,亦不自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法不成」。空亦復空,所以「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在修供中,應當看到供者、受者、供品都在空性之中。行供養時,應當觀想,每一種供養都是空性緣起和表徵。香、花、燈、涂、果、樂、茶、水等等供品均無自性。乃至時間、空間、供者受者,均無自性。
看到供品無自性,只是般若空的一面,還要看到供品如帝網莊嚴,重重無盡,這是般若不空的一面。
人生的根本痛苦在於有我,有人我執,有法我執。佛法的真正大悲是在使我執化入空性,「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才能把所有惡緣禁絕,把苦根拔掉,再也不會產生苦。因此觀空便是他法無可比擬的修大悲法。大悲的最後結果是解脫,而解脫不能缺少五智五大,而必需由五智五大起法力作用。所以要用供品修供養。
供養有外、內、密、密密四層。八供四層象徵的次第是:
(一)水:外層是水大;內層是甘露;密層是紅白菩提;密密層是大悲淚水
(二)香:外層是芬芳;內層是戒定香;密層是禪香或香;密密層是佛三摩地所發無上妙香
又:戒香是外層;定香是內層;禪香是密層;法界香是密密層
(三)花:外層是美觀;內層是心輪八瓣蓮花;密層是空行蓮宮密密層是五智
(四)燈:外層是光明;內層是心地明亮;密層是熱誠拙火;密密層是無上正覺
(五)涂:(與香同)
(六)果:外層是果實;內層是定中甘露;密層是空行大樂密;密層是涅槃四德
(七)樂:外層是美妙歌曲;內層是持咒韻律或迦陵頻鳥鳴聲;密層是歡喜曲;密密層是成佛時無數空行的讚頌
(八)茶:外層是藥料;內層是定中甘露;密層是禪味;密密層是常樂我淨
又茶有四重隱顯:
外:待客之茶內:談心之茶
密:結盟之茶密密:禪案之茶
(九)時間:外層是現在;內層是過去;密層是未來;密密層是三世一時,剎那三世
(十)空間:外層是上下四方四隅在圓體內的各種形狀空間;密層是芥子藏須彌廣狹無礙;內層是有中心而又無中心的圓體遍一切處;密密層是十方三世重重無盡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