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不曉得什麼因緣,討論到了「金山生命環保園區」,這是法鼓山捐給台北縣政府的一塊環保葬地,但是法鼓山會義務協助相關事宜。

  「金山生命環保園區」是一片竹林,風景非常幽美,也常有許多人來參觀。而什麼是「植葬」呢?就是將往生者的骨灰,分成五份,再分別放入「金山生命環保園區」已打好的洞中。因為盛裝骨灰是環保紙盒,會自然的與土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回歸大地。


  果鏡老師說,願意採用植葬者,真的是要有勇氣,也是真正能將生死放下。因為一般人還是著相,總是想再回去看看親人的骨灰,假想親人還在那裡。


  但是,如果親人附在骨灰處,那可不妙囉!這表示墮入鬼道,並非善處。對親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他往生後的七七四十九天之中,勤修功德,回向他往生善處乃至於佛國淨土,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聽聞佛法,成就佛道,這才是最究竟的!


  我們無始劫來無盡生死輪迴,不知道已產生了多少的枯骨?流盡了多少的血與淚?如今有這樣的因緣,讓我們能正觀生死,當下照破無明,才是真正的自在呀!


  環保的心,就是自在的心。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既然是無求,學佛的方向,是不是應該不執著是否開悟。只要專心誦經、持咒,慢慢淨化自己,善種子自然就會發芽了?

我們培植花卉一樣,天天施肥,以大悲水澆灌,以智慧日去照。防風雨打,築籬笆是戒德、戒惡。裡面頑固的石頭要拿掉,不好的東西把它遷除,煩惱草清除,善根土要常常開發,讓它能夠鬆放自在。之後要施以種種的善根肥、資糧肥,保護菩提芽,讓它好好生長不受摧殘,成就大樹,能碩無量果,利益無量眾生。道根愈札愈深,枝葉愈開愈廣,就能盤根在法界中,成就無上菩提。


所以學佛也是一樣,在念念當中,迴向善根。勤於迴向,法界眾生能成佛道,勤於四加行,諸惡不做,眾善奉行,惡法就翦除。沒有惡法就應行定力,讓它不生。善法未生就令生,已生就令增長,這個都是在澆灌培植花卉一樣。學佛也是一樣,時候到了自然就會結果,水到渠成,能夠不求悟,自然悟。一切的頓悟,也是從漸修而來的。善根慢慢成熟到了一段時間,自然就開花結果。


覺花開敷,就能顯現證糧。學佛都一樣。假如真的有實修、有精進,自然有開悟的一天、有成就的一天、有悉地圓滿的一天。


所謂的無求,並不是佛法不能求。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是求嗎?四無量心不是求嗎?四大行願不是求嗎?諸佛菩薩所立的願也是求啊!好的求,應該保護著去成就;壞的求,當然應該要去除。求不當的福報,不當的造業,就應該要泯滅掉。所以應該要有好的願求,善願,去發菩提心,誓願要成就佛道。這都是求啊!


所以說,並不是佛子不能求。就是求的當下不見能求,不見所求,不見求法,求相了不可得。了不可得,正好是因為求的當體可以入於般若空慧。所以求不離空,空不離求,這個求就是不落入輪迴、不落世間的福報,可以成就無漏的功德;假如是求而落入有為的行為,就落入人天福報而已,或者落入世間的輪迴之法。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調伏憤怒健康生活  






嘉楚仁波切語錄





陳念萱譯


世界上沒有人想要恐懼、痛苦與貧窮,然而不管人類如何強烈努力地擺脫這些困境,問題仍然存在。看來,我們今天在世界上的問題似乎比以往更嚴重。有許多的壓力,遭逢意外事故的機會更多等等。人們在心中留存的問題更多。舉例來說,太多的廣告,製造貪戀執著的機會與條件,任何新的物品上市,你就想得到它們。


每個人都想要舒適、希望解脫,卻不得其門而入。你仍然痛苦又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是因為痛苦的緣起非來自於外在的事務,而是在你的意念之中。真正的貧窮與金錢之類的物質無關,痛苦在你心中。例如,有人非常有錢,卻不快樂或不滿足,總是想要更多再更多。有錢人也許並不因為貧窮而苦,內心卻仍然受苦。


修心與三毒


了解貧窮來自於心中後,許多修心的方法就可以開始發生作用了。幫助自己擺脫問題,因此讓自己的事業與生活更成功自在。為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必須實施心的訓練,去了解真正的問題所在,再學習如何甩掉它。首先,你必須知道問題的背景全貌以及真正的起因。一但知道了原因,就會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就像一個醫生先要檢查出病人的症狀與病因,才能決定如何開處方是一樣的。


這世界上有許多的問題,是由貪瞋癡三毒所引起的,就是無明與誤解之毒、憤怒之毒以及慾望之毒。


之所以叫做『毒』,就是因為一切的問題皆來自於此。


憤怒是日常生活中製造最多問題的情緒。它讓人不舒服,使你無法事業如意,或讓你修行失敗。無論如何,修心可以幫助你調伏憤怒,並讓你解除因憤怒引起的種種問題。


憤怒多半來自於過多的自戀與我執。當你對自己有太多的貪執,就會忽視或不尊重別人的感受。有太多的自戀,就常會惹出旁人的反感而引起痛苦、不適與憤怒。過分的我執並藐視他人的感受,就是沒有安全感的不滿,當你無法滿足於自己擁有的一切,就變得不快樂。由於存在太多的執著與自戀,當你想要得到某些東西時,就不可避免地會傷害別人。尤其是你非常想要得到的時候,就根本不在乎會傷害別人,欲求太急或沒有耐性等候結果,也會帶來痛苦與挫折。許多的事務都需要時間等候開花結果的,如果你沒有耐性又不願等候,你就不會成功,這也就同樣導致痛苦與挫折。這些範例是憤怒製造的結果。


降服憤怒的起因


有兩個引起痛苦的主要成因:我執以及欲求的挫折。也有兩個引起憤怒的成因:原始的與附加的。原始的憤怒之因是自我,或強烈的我執。只要有『我』,就會有『我的』、『我的東西』、『我的家人』,然後整個世界都跟我有關。即使是一個敵人都是『我的』敵人。因此,如此思索下去,整個世界從『我』開始,那麼,你就不會與人發生許多的問題了。如果你沒有這種強烈的傾向,那麼你所有的問題與痛苦將只是幻境,知道你的問題與痛苦僅只是幻影之後,你就不會那麼痛苦了。


附加的憤怒則是挫折,來自於慾望的挫折。當你被毀謗的時候,你感到不舒服,然後深覺沮喪,或者工作不順利的時候,也感到沮喪。這些是初期的憤怒,而這也是修心最好的時期。如果憤怒已經開展,想要掌握修心就困難了。最主要的問題是你無法降服憤怒,你就不願意修心,你只是放任憤怒呈現。如果你想要修心,就一定能夠調伏憤怒,因為憤怒並不如實存在。問題在於,你只想任由憤怒發展。


這也是為甚麼說修心的最佳時機是挫折剛發生而憤怒尚未升起之時。如果原始成因的『自我』被軟化或被瓦解,那麼,所有其他的問題都不會發生。這樣的結果,是需要長時期努力的目標,但你能夠立即做到的是學習如何掌握憤怒的附加成因,也就是挫折。


在我執以及痛苦的第二成因挫折之下,你如何降服憤怒的原始成因?首先,這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效,就是想想憤怒所可能導致的結果。憤怒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可見的與看不到的。可見的就是那些我們看得到的今生,而不可見的,就是那些我們在這一生中看不到的。


憤怒的不可見之果


在菩薩道裡說過:如果你強烈地放釋憤怒,將摧毀一切所積善業,千百劫以上的善業,這是非常危險的。你必須辛辛苦苦地累積善業,而幾秒間的憤怒就可以全部摧毀殆盡。這是你必須警覺的,換句話說,如果你只修一次忍辱,就可以累積許多的善業。著名的學者以及大成就者寂天菩薩說過:我們能夠累積最好的善業是修忍辱,因為你能製造最遭的惡業就是憤怒。忍辱與憤怒剛好是相對的。


如果你向一位菩薩發洩憤怒,將毀壞千劫的善業,若是對其他人就不會。問題是你如何知道誰才是菩薩呢?一個老師以及好的修行者可能不是菩薩,而看起來平凡又不懂佛學的人,很可能會是一位菩薩。要分辨出誰是菩薩而誰又不是,是很難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對任何人生氣,對待任何人都要小心謹慎。如果你對每個人都當是菩薩一樣地尊敬,如此一來,就能夠停止惡業。這是最需要記得的首條備忘錄。


憤怒帶來的第二種不可見的結果,是地獄道的經歷。三毒所呼應而出的下三道:貪瞋癡,瞋念的憤怒導致地獄道,貪執墜入惡鬼道,無明的癡則落入畜生道。如果你經常禪定,卻不修忍辱,或時常生氣,就必須花非常長久的時間才能得到一點正面的結果。憤怒讓你遠離目標,而這都是自作自受。


憤怒的可見之果


想一想憤怒所引發的看得見的結果,當你如常呼吸,你展示了出離的正確覺受,一但憤怒出現,你感到難受,身體不舒服,無法安於禪坐,你的表情讓人不敢領教,週遭人深感不悅。憤怒影響食慾,食物不再好吃。嚴重的憤怒會讓你失眠,尤其是演變成憤恨之後。有恨意的人經常都在懲罰自己,例如,如果兩個人打架,然後分道揚鑣,其中一人很快地忘記紛爭,而另外一人仍記著當時的憤怒,只要他始終記著,就永遠帶著痛苦。


憤怒最糟糕的地方是扭曲你的意識,當你在憤怒時下決策,多半都是錯誤的決定,情緒化而沒知識的結果。憤怒時下決定,是被不愉快的情緒牽引,因此,避免在憤怒時作決定是很重要的。憤怒同時也破壞友誼,憤怒的時候,甚至會傷害最親密的人,一但憤怒消失,就開始為自己的行為懊悔不已。憤怒是不幸之源。


如果你對工作生氣,就算你想掩飾,客戶會感受得到,你便可能因而失去生意或失業。你無法隱藏憤怒,人們總是會感受到,然後避開你。當你失去快樂,將失去成功,接著製造進一步的種種問題與災難,就又引發更多的憤怒,逐漸擴大更多的憤怒。停止憤怒,就是停止散發情緒的經驗,對自己說:『停止這樣的經驗』。


掌握憤怒與挫折的方法


我們如何解決憤怒的問題?只是想『我應該修忍辱』或對自己說『憤怒是不好的,我不應該生氣。』將不能解決問題。這樣是沒有用的,你需要正確的方法,讓你回應挫折。你必須學習如何掌握心識,挫折一起便能立刻了然,這樣一來,就能夠將挫折轉化為幸福快樂。


問:這是否包括從貪執與欲求而來的挫折呢?


嘉楚仁波切:挫折是從憤怒而來,並非欲求。挫折是憤怒。也許挫折是憤怒初期的欲求貪念,如果是那個部分就有可能是欲求。有三種主要的方法去掌控挫折,解決問題。學習解析,也就是以我們的心識,我們的念頭,以善巧修行,用正知正念的意識。例如,因負面字眼引起的憤怒是最常發生的,因此這是個非常實際的例子,當某人言語粗暴,如果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就沒關係,我們不喜歡,開始不舒服,接著會生氣。我們必須解析這感覺,因為即使我們說:『我不應該生氣』,這憤怒仍在。你必須分析這情緒,試著找出你真正的感受。第一個問題是:『我為甚麼生氣?哪一個特別的字眼叫人生氣?』這字本身並不叫人生氣,它不會傷害我的身體,卻會傷到我的心。因此,這就是答案了。


事實是這字並沒有真的傷到我們的心,想想看,你根本不知道這負面字眼的真正意函。以此為例,沒有理由要生氣。這字本身並不能讓我們生氣,而是我們執著在字上面導致憤怒。是我們對負面字眼的執著開展讓我們不快樂。如果某人用『愚蠢』這樣的字眼,而你從來都沒聽過這個字,那麼,這字眼就無法產生作用。這也證明這些字本身是沒有作用力的,它們只在我們執著的時候發揮作用。這也證明了憤怒只在我們的執著中有效,並不是因為別人說了甚麼或發出甚麼樣的聲音。


這是修心第一要,用在因為粗暴言語引起的挫折或憤怒。它非常有效,而且即時發揮作用。那麼,我們也許會想:『好吧!我可以修這個言語之忍辱,但如果別人傷害我的肢體呢?我不能忽視它,它會導致肉體上的痛苦,不論我學的是哪一種語言,如果有人打我,我會痛。』你就必須開始要求自己往前邁出一步。首先修粗言之辱,接著就比較容易處理肢體的痛苦了。


問自己一個問題:『為甚麼我頭痛的時候不生氣?胃痛的時候不生氣?』不但不生氣,反而試著減緩你的痛苦,讓它離開。你吃藥,休息並照顧自己。所以,為甚麼要跟打你的人生氣?你回答:『因為他是故意的,而頭痛沒有心,是無意的。』現在問自己:『我為甚麼做大禮拜、崇拜並供養諸佛?為甚麼人們崇拜佛像或舍利塔?這些象徵沒有心,他們不能幫助我,他們就像一張桌子,他們沒有心,也沒有意圖。然而我卻得到加持祝福和利益,讓我的心安寧,並且使我工作順利。』首先,我們會說『我不在乎結果,如果他不是故意的。』想到頭痛,我們不擔心結果,因為我們知道頭痛並非故意要傷害我們。現在,我們講到崇拜佛像的時候,我們的理由就不符合邏輯了。我們說無法在意佛像是否有意,只在乎有無加持與利益的結果。為了擺脫憤怒,我們就不需要考慮別人的意圖了。第三修心要義,就是生起對別人的善意。如果有人善待我們,必須要記得並且想辦法回報。


問:我們永遠無法確知他人的意圖是否會導致最幸福的方向。


嘉楚仁波切:想想看,若有人打你,你會生這個人的氣,還是對打到你的棒子生氣?你很自然地會想,是這個人,對嗎?而不是那根棒子。你應該記著這人打你是因為他生氣。憤怒才是讓這人變成暴力的原因。因此,這人就跟這棒子一樣,而憤怒就變成了控制棒子的這個人。你的心應該變得如此寬廣,以至於像是沒有底的玻璃瓶,不論你被打了多少次,你的心仍然是開展的。


修心的時間


在恰當的時間修行也很重要。當你快樂、沒有煩惱問題或孤獨的時候修心,有一點小作用。在這樣的狀況下修行,可以有小小的進展,也就是說進展緩慢。修行的最佳時機,是為某人的行為而感到生氣的時候,這便是你應該修行的時機。在別人惹你生氣的時候修行,也許看起來困難,有時覺得很不舒服。然而,這很有效。這方法將完全讓你進入菩薩道,就像人人都喜歡的人一樣。這裡有一些建議幫助你的修行。為了讓你的修行獲得正面的成果,要經常修忍辱。在我們修智慧與功德時,最大的功德來自於忍辱的修持,在六波羅密裡,它帶來最大的福慧功德。


問:修忍辱的意思是僅僅記得要忍耐或說:『我需要忍耐嗎?』


嘉楚仁波切:不,你必須去做,你必須忍耐。忍辱修得越多,慈悲就越精進。如果你修忍辱,就能夠看到別人的痛苦與憤怒,以慈悲回報。忍辱與憤怒是無法同時存在的,因之,一個憤怒的人不會有耐力或慈悲的。當然我們都希望自己有慈悲,卻很難做到。


為生起慈悲,我們必須想想別人的痛苦,他們都在過去多生曾經是我們的父母並且善待我們。這樣一來,就可以幫助我們升起慈悲,更好的方法,是減少憤怒,在你減少憤怒的時候,慈悲自然會增加,就像溫度一樣。


另外一種培養正知正念的方法是專注在你的過去多生的業,想要藉由經驗淨化這業。希望結束這樣的業以及與人之間的業緣,不再增加新的業。這是另一種正知正念。冥想每一個人以及每一個人的本性都是無知的。


問:我發現要相信每一個人的本性都是無知的很困難。


嘉楚仁波切(仁波切笑了):如果憤怒不作弄一個人,那他就不會打你或用言語傷害你。他只會在生氣的時候這樣做,那他就毫無選擇。他的天賦本性是無知的。如果你進一步分析,將發現他有佛性,是純淨無瑕的。


問:佛性應該沒有正面或負面的印象,它可以既不壞又不好,也就是說它具有一切的可能性,佛性是否可以說是中性的,好過說它是無知的?


嘉楚仁波切:當三毒不存在於人之中時,他或她已證悟解脫。如果人沒有三毒就沒有任何的問題。當人的三毒減少中,並解脫自己,他就不再需要任何其他的方法,如果他擺脫了所有負面的東西,那所有好的結果就會呈現,我們不需要在自己的佛性上增加正面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的本性不是歸零的,它是正面的。當你的心安住在解脫之中,這就是修行引發的正知正念。


你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法在任何時間修行佛法,因為憤怒會在任何時間出現。證悟的種子是菩薩道,讓你成為菩薩的是菩提心(利益眾生的願望),而菩提心是對治憤怒的處方。在你的靈修與世間法裡,這非常重要。憤怒是最主要的問題,如果有太多的貪戀欲求,當然也是一個問題,如果不太過分的話,欲求比憤怒要容易掌控,然而欲求與憤怒兩者都直接與菩提心衝突。


問:你如何得知你的欲求直接對抗自己?


嘉楚仁波切:你必須想想它是否存在於可能之境。


問:我想到更多的是我們文化中的屬性,每個人每天都是那麼的目的取向,包括我自己在內,有許多的欲求,想要的如許多。


嘉楚仁波切:是的,當然這是因為未能滿足。這是我們必須想到的另一種修行,欲求的過失與錯誤。通常欲求多半專注唯我的人事物上。唯我與欲求相關聯,尤其與修智慧最有關係,但這是一個困難的議題。你必須先修習空性的教授。


欲求的根本是執著貪戀。你必須先思維再冥想空性的教授,這會讓你的執著變得空洞無力。執著依然會在那兒,然而你將不會因此痛苦萬分,因為執著變得虛幻不實。


為了冥想我們對事物的貪戀執著,我們可以思維擁有這些事物的過患。首先,人們為存錢而經歷許多痛苦與困境諸如此類的。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必須工作,同時因許多賺錢、存錢的壓力而受苦。好不容易存了錢,我們已經老了,又有了其他的問題。一但我們有需求,就要保護這些所需物,就又製造更多的痛苦,然後,又害怕別人的忌妒,甚至疑心別人會因此而殺害我們。


著名的大成就者巴初仁波切說過:如果你有一隻羊,你的痛苦就會像羊一樣大,如果你有一隻髦牛,那你的痛苦就跟髦牛一樣大。如果你有多一點錢或更好的車,你將會更焦慮,因為你會想到盜匪可能因此攻擊並掠奪你。如果你沒有許多的東西,那你就不曾擔心,沒有人會攻擊你。


如果你對自己擁有的感到滿足,軌沒有問題。我在這裡的重點是,並非不該擁有錢、賺錢或存錢,而是你若對自己所擁有的不滿足,就會成問題。你如困滿足即使今天將丟下一切,你都能夠毫無痛苦地做到。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名禪定?禪定是甚麼意思?為甚麼有這一個名稱?
參禪修定,這是佛教重要的修持法門;透過禪定功夫,以開顯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自古以來就是各大宗派所共行的修持之道。
說到禪定,六祖大師說:「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禪的名稱、種類很多,平時較為一般人所熟悉的,有以下數種:

凡夫禪:一般凡夫為了鍛鍊身體,為了澄心靜慮,每天打坐十分鐘、二十分鐘,這叫凡夫禪。

小乘禪:懷抱出世的思想,但求自己解脫生死,以此小乘心態參禪,叫做小乘禪。

大乘禪:以救度眾生的菩提心參禪,故能與佛道相應,此為大乘禪。

如來禪:指佛地的禪定,即入於如來地,證得聖智法樂,為利益眾生而示現不思議的廣大妙用者,稱如來禪。

祖師禪:特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傳來,而至六祖惠能以下五家七宗之禪。係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不依言語,直接由師父傳給弟子,祖祖相傳,以心印心,見性成佛,故稱祖師禪。

生活禪:六祖惠能大師主張,禪乃「識自本心,具自本性」,禪宗諸祖亦強調「搬柴運水,無非是禪」。禪,不離生活,這就是生活禪。

鸚鵡禪:自己不懂禪法,也沒有真參實學,只是學會了幾句禪的術語,便如鸚鵡學人講話般到處炫耀,這是鸚鵡禪。

三關禪:指禪宗將參禪證悟境界,分為三關,即:破本參、破重關、破牢關。

老婆禪:在禪宗的公案裡,有的老婆心切,叮嚀囑咐,一而再,再而三,拖泥帶水,不能乾淨俐落,稱為老婆禪。

文字禪:有的人參禪,不是從心地上用工夫,而是著書立說,透過文字三昧,從文字裡慢慢體會禪的意境,是為文字禪。

止觀禪:指繫心於所緣境,繼而運用正覺智觀察、思惟的止觀雙修禪法。

野狐禪:一個禪者為了一句「不落因果」,墮野狐身五百世,後於百丈禪師處得一法語「不昧因果」,因而脫離野狐之身。由此公案,比喻沒有根據,說走了樣的名為野狐禪。

棒喝禪:禪門提倡棒喝,一聲霹靂,破除黑暗無明,照見真性情。像「馬祖一喝,百丈耳聾三日」,像黃檗禪師和臨濟禪師的「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從棒喝裡透露禪的消息,是為棒喝禪。

一指禪:俱胝禪師遇信徒請示:「如何是道?如何是佛?怎麼樣入佛?」無論甚麼問題,他只豎起一個手指來回答,這是一指禪。

一味禪:世間百川流歸大海,同為鹹味;出世間的百千法門,同歸方寸。再多的問題,禪的一味就可以調和了。

一字禪:比方說,你參一個「無」,語默動靜,行住坐臥,都是一個「無」。在行住坐臥之間,都不離一個「無」,這就是一字禪。

看話禪:臨濟宗大慧宗杲禪師所提倡,專就一則古人的話頭,牢牢的看緊,歷久真實參究,以致於悟道的觀行方法。例如:「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如何是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念佛是誰?」「狗子有佛性嗎?」這都是有名的話頭。

默照禪:宋代曹洞宗的宏智正覺禪師所倡導。默,指沉默專心坐禪;照,以慧鑑照原本清淨的靈知心性。就是在沈默寂靜裡觀照自己。

南宗禪:禪宗五祖弘忍門下分為惠能、神秀兩支,惠能弘法於南方,舉揚「一超直入如來地」的頓悟禪法,是為南宗禪。

北宗禪:與「南宗禪」相對稱。五祖圓寂後,神秀遷至江陵當陽山,力主漸悟之說,其教說盛行於長安、洛陽等北地,故稱北宗禪。

其實,禪的種類還有很多,甚至可以說,世間上的一切無一不是禪。花開了,是禪,花謝了,也是禪;世間上的生滅是禪,不生不滅也是禪。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年輕男子,在風景區遇見一位漂亮有氣質的美女,一直跟在她後面走了很長的一段路,

最後這位女郎忍不住轉身問他說:「你為什麼一直老跟著我?」

他很誠懇的對她表白說:「因為你是我所見過最美麗最有氣質的女人,請妳答應我,當我的女朋友!」

女郎回答說:「現在只要你回頭看,就能看到我妹妹,她長得比我還漂亮!」

那位男子聽了,馬上轉過身,但看到的只是隨處可見到的普通女子。

「妳為什麼騙我?」他質問那位女郎。

「是你在騙我啊!如果你真的喜歡我,為何還要回頭看呢?」女郎回答說,接著轉身快步離去。

→ 面對已經擁有的,人們往往會不加珍惜,這不僅是對別人,

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和損失。

生活如此,人生也如此,游移不定的目標只能讓人前功盡棄、一無所獲!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急事,慢慢的說;
 
大事,清楚的說; 
 
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 
 
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知人不必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口德與己 
 
責人不必苛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肚量與己
 
 
才能不必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內涵與己

 
鋒芒不必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深歛與己 
 
有功不必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謙讓與己

 
得理不必搶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寬和與己 
 
得寵不必恃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後路與己

 
氣勢不必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厚道與己 
 
富貴不必享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福澤與己






凡事不可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餘德與己 
 
為人處事 常留三分地與人設想 尚存幾分
 
 
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輕鬆
  
 
懂得遺忘的人找到自由
 
 
懂得開懷的人找到朋友



也一定能找到快樂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十無量心?所謂《十無量心》既是將佛法生活化,運用於

日常生活之中,發無上圓滿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既

是修《十無量心》。住入十個無量心的《法位》裡,是一種日

常生活行為的指導原則,要修十無量心,必先修六度萬行,才

能圓滿頓入《大自在王佛十大一如》解脫法門裡,要修超三

界,必需修十無量心,十大一如,戒定慧具足,若十無量心修

成功,自可身心清淨,佛性顯現,一切世間無明煩腦,分別執

著,妄想打破,此心不為逆境所轉,外境污染,進入清淨解脫

自在門。

一:【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萬物同體,眾生同體

,人有八苦,多少天災人禍,要用慈悲心,愛心〈進入聖位‧

既住法位〉去愛他‧度他,無條件的和無限制的愛心所產生的

福德,才是無量無邊,修行則現慈悲相,既相由心生,心能轉

相也。

二:【平等心】,慈悲平等,普度眾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眾生皆有佛性,差別在迷與悟,同體大悲則有平等心,怨親平

等,對朋友仇人皆平等心,平等不二,無私無分別,十大的德

大,既一合相之德,普度眾生之願行,自度度他,以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圓度法界眾生,六度萬行,既無畏施,理事平等

,要超脫萬有,去除得失,分別‧執著‧利害得失,榮辱恩怨

,生死皆解脫,得到平等,愛心要到究竟廣大,無量佛是過去

佛,我們在因地要成佛,螞蟻‧小昆蟲等是未來佛,既《心佛

眾生無差別,十方三世一心圓》。

三:【捨離心】,地獄五條根,財‧色‧名‧食‧睡‧貪‧

瞋‧癡‧所造身語意三惡業,人之慾望無窮,要隨緣不強求,

隨緣不執著,要捨離惡法惡緣,不可做損人利己之事,不爭名

奪利,不患得患失,為救度眾生而活,捨─內捨六根,外捨六

塵,一切皆捨,捨是捨到「我」「法」皆捨,破我執,人有肉

體,修行不是很緣滿,易有阻礙,老子說:﹝我有大患,為我

有身﹞。

四:【精進心】,不能懈怠,百千萬劫難遭遇,遇此殊勝好法

門,若是懈怠,深為可惜,今生無法成就,人身難得,何時再

遇,行住坐臥常住入﹝佛位﹞,動靜不離佛法。證道並不能馬

上﹝萬德莊嚴﹞,證法身後才真正開始修行,人命在呼吸間,

歲月無情,肉身在娑婆世界,非常短暫,因為主觀與客觀環

境,一直在變化,要證得很高,要精進,趁早修行,才能修

得正果。

五:【歡喜心】,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要跳出三界外,必需

法喜充滿,不悲觀,不垂頭喪氣,去除無明,若悟透宇宙與人

生,可脫離六道輪迴,不只是為自己修,更為整個法界而修,

無始劫來得遇此殊勝法門,﹝某些人會嫉妒破壞﹞,不只是

個人成佛,更可度無量人成佛,為自己,為眾生,皆大歡喜,

既法喜充滿大自在,隨緣度眾樂無邊。

六:【謙和心】,﹝群己和協,無我為人﹞,去除我慢心,排

除貢高我慢,十大的事大,世出世法之圓融,無量時空中,轉

十度萬行之大法輪,既普度眾生之行相,理可頓悟,事需漸

修,﹝世間法﹞要圓融,待人處事,謙和‧親和很重要。

七:【報恩心】,感恩‧知足‧惜福‧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普提心,盡此

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四重恩有﹝佛恩‧國恩‧師長恩‧父母

恩‧眾生恩﹞,有學佛修行的福報因緣,更要懂得感恩,自珍

自惜。

八:【法忍心】,無始劫來,六道輪迴,五濁惡世,生死流轉

中,如何能出人頭地,作人天師,逆來順受,忍人所不能忍,

不受外境所轉,轉貪‧瞋‧癡為戒‧定‧慧‧破我執‧法執

‧身心要有最大忍辱,突破一切無明,苦腦,克服外來與內

在的魔考,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逆來順受,﹝八風吹

不動,穩坐紫金蓮﹞,除去障礙困擾。

九:【無畏心】,一:怖施‧二:財施,三:法施,四:無畏

施,五:﹝德大﹞無我為人,萬德莊嚴,宇宙法界真理,六:

隨緣但不變,不變要隨緣,三界如火宅,末法時期,由三善道

轉世者少,三惡道轉世者多,五濁惡世,道衰魔強,披?人皮

,惡鬼,畜生道,魔道多,佛性不顯現,是非不易分辨,聖位

普薩看人標準,與凡位普薩差別很大,有無畏心,對於多人錯

誤指責,無所畏燿,能為法往生,﹝釋迦摩尼佛﹞曾割肉餵虎

,凡人在世上怕死,畏於權勢,外在受很多身心壓破,一個普

薩看生死為涅槃,﹝未修變異加行不能化入太空﹞,證法身後

他人無法傷害,對毀譽生死無畏。

十:【圓覺心】,理性分變事非,不盲從,不武斷,轉識成智

,轉迷成悟,世人學問如何高深,終究是凡夫,學佛要開發大

智慧,大靈能,不是一般中頨秤姿諢A佛教三無漏學﹝戒定慧﹞

,修習開發出般若妙智慧,對事物觀察入微,對是非真假,混

渣現象能很清楚分辨之,轉識成智,提高生命層次,逐步進入

成佛之道,修行就是發揚提高靈能,既福慧雙修十大全,常樂

我淨法身圓。

修普薩行者,除勤修六度之外,尚須行四攝法,才能深入人群

,普度眾生,四攝法者,既是佈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

攝。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言這八萬四千煩惱 想必這讓咬金湯匙報到人間的眾生或福報的幸運兒 摸不到丈二金剛腦門  以女子論:光這出門約會的瞬間就數不完的<凡>煩腦 髮型<長短>挑染顏色 衣飾怎配鞋履 哪家餐廳好吃氣芬佳 我的男友老公是否比的過週遭親朋好友 總希望一切外在能盡如己意 能力所及當享之順自然已 若這連下餐在哪都問號連連的人  試問前面種種思慮將都是啥呢 想必我們常耳聞或勸人要惜福 當下的我們又何嘗也盲目在<欲>的需求 有機會試試看一天之內啥都不用腦思考不必要的事 譬如:找不到你要穿的衣服就拿眼前看到的 餐廳今天客滿找間乾淨路邊小攤吃吃 老婆老公今晚回或男友女友無來電 情緒上來了嗎 尤其在市區開車該人人都有機會塞車 回想這情緒都隨時相伴在我們的煩惱 最好的解決當然是早出門囉 或者車上準備您喜愛的音樂雜誌等等 若能隨身帶著善知識的讀本那應是更好的降壓劑<情緒起血壓升>吃菜換口味 衣飾換歀式 生活偶爾換個方式細胞也活化一下囉 祝福各位 莫將生活機械了 好好人生莫虛度  吃早餐囉  喝杯咖啡享受去   順便幫您點杯不同口味試試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是一種教育,最能改變人的氣質;禪是找到我們自己、證悟到我們自己本來面目最好的方法。人間的禪者,悟道不冀望別人,能找到自己,當下即是








知識與悟道不同。知識是從分別識上去認知,悟道是從無分別智體證。禪,也不是從枯坐默守中可以悟得;禪,仍然要經過分別意識到無分別智,才能見性








禪的裏面,沒有大小、長短、好壞,當然禪的裏面也沒有輸贏。是不爭論的世界,是一個有規律、有次序的世界。──《








聽明白後,要融會於心,那是理解;見到什麼,要體會實踐,那是修行。修行的深淺,不可言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人間禪者只要當下安心,就立刻擁有大千世界的一切。儒家主張凡事反求諸己,人間禪者要求「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註),故人人應隨地除去自己心上的妄想執著,否則一個黑漆皮燈籠,怎麼能是一個人間佛教的禪者呢?
註:《維摩詰經.佛國品》








禪者的語默動靜,另有一番深意;禪者的生活作息別有一番境界。他們的機鋒險峻,言行雖然樸素單調,但妙味無窮;他們的警策雖然嚴厲,但風度親切,達觀超凡。像惠能大師藏身於獵人堆中,像臨濟栽松作務,不離修道,這都是人間佛教的禪者。──〈開示〉








禪是活潑的,只要能在參禪中,體悟萬法皆空的法性,生活裏,就會感受到「青青翠竹,皆是般若;鬱鬱黃花,無非實性」(註)。因此,行住坐臥是禪,揚眉瞬目是禪,只要心神領會,人間那裡沒有禪
註:《景德傳燈錄》卷六:「越州大珠慧海禪師者,建州人也,姓朱氏。……馬鳴祖師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若心生,故一切法生;若心無生,法無從生,亦無名字。』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華無非般若。」








有情說法,我們都聽得懂他的聲音;無情說法,其實更是美妙好聽。天空的白雲飄飄,江河的流水滔滔;春去秋來,歲月如梭,花開花謝,時光荏苒。我們的周遭,我們的每日生活裏,哪一樣不是無情的世界在對我們現身說法呢?禪師豎起了拂塵說:「你懂嗎?」如果你懂得拂塵豎起來的意義,那就是開悟了!禪師指著庭外的柏樹子說:「你會麼?」如果你會的話,當下就是一位禪者了!可惜,空谷迴聲、天籟和鳴,不容易懂得呀!假如吾人除了「聽」懂有情的說法之外,還能「會」得無情的說法,那就大事都解決了!聰明的人間行者,你還能不「去迷開悟」嗎?──《迷悟之間》








參禪打坐的人,久而久之,不但身心平衡,理念明淨,也可以悟入人生的真諦。悟的境界,是心中呈現另一個無量無邊、光明解脫的世界,久遠過去的事情,會重新浮現在眼前;遙遠以前的人和事,也都會慢慢的向我們集中靠近;所謂「認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懂得了人生究竟「為什麼生」、「為什麼死」、「從哪裡來」、「要去哪裡」,明白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就能安頓身心,遠離顛倒恐懼.靜坐的功效》








一個解脫者的身心,就好像山澗的流水一樣,非常清淨、非常清晰、非常透明,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泱泱乎,浩浩乎。解脫者的心境就像清泉,讓人覺得沁涼明淨,體會出人間禪者的安樂.生活的解脫》








所謂「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註),解脫的人,如潺潺的流水,再茂密的竹林,也不妨流水的經過;如同山頂上那片白雲,再高的峻嶺,也擋不住它的飄行,因為它來去自如,好像一個禪者的心境,那麼瀟灑自在。《.禪的譬喻》
註:《圓悟佛果禪語錄》卷六。








一個解脫者,有自受用的生活,也有他受用的生活。因為他解脫了,自有他的道德與修養,如同桂花的幽香,能夠影響到周遭的每一個人。解脫的人,讚美超越的生活,顯露芬芳的氣質,自知而不驕慢,自信而不傲人生活的解脫》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ddm.org.tw/event/2007/5475/index.asp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