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世怨


  現今世界上,大富大貴之人,做總統的、做國王的,擁有億萬財富的,過去生中都是在佛門修大福報。但是他們著相修福,這一生福報現前,一享福就迷惑了,不肯再進修;福報大,造業大,這一生福報很快就享完。他們沒有智慧,沒有遇到善知識,「迷而不覺」,再加上「邪而不正,染而不淨」,福消得厲害,多生多劫修的福,十幾二十年就消光了。福消了,罪業現前,來生就到三途惡道去了。這就是佛法常講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的時候忘記修福,造罪業,福享盡了,罪業使第三世墮落。這是佛在經論中無數次的警告,提醒我們。


 






三種真實


  《無量壽經》上,佛教給我們三種真實。「住真實慧」是自利。「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是自受用,即方東美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惠以真實之利」是他受用,就是惠以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這個真實利益用一個字來說,就是「愛」心。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無私的大愛,愛護一切眾生,就是「惠以真實之利」。一切眾生包括植物、動物乃至礦物,再擴展到自然現象,這些全是眾緣和合而生,所以眾生的意思很廣。


  《無量壽經》是一部難得的好經,我們細細去讀這一部經,思惟經中的義理,明瞭佛對我們的教訓,然後再看這個世間各個宗教、古聖先賢,他們的心行、言語其實都不離《無量壽經》。說法、做法儘管不相同,原理、原則決定是一致的。於是我們肯定,他們無一不是諸佛菩薩的化身,無一不是諸佛菩薩的示現。於是大乘佛法中最高級的行門,我們修學也輕而易舉。這個最高的修行就是普賢行的「禮敬諸佛」,我們對於一切眾生的恭敬心,與恭敬一切諸佛沒有兩樣。






六根


  我們的六根是工具,好比我們用的電器一樣,每個電器有不同的作用,但它的能是相同的。佛講,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曰嗅,在舌曰嘗。見、聞、覺、知是心,不是眼耳鼻舌,心是一個,所以工具不一樣,作用就不相同。譬如電器,電流在哪一個工具上,就產生不同的作用。由此可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工具,心識是相同的,是一個,決定沒有錯誤。


  





本覺本有


  「發起意化」,就是要知道幫助眾生發起宿世的善根。我們一定要肯定一切眾生都有善根,佛法常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諸佛菩薩的言詞是多麼肯定!中國古人也是非常肯定「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是佛性。既有佛性,皆當作佛!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講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就是善根、佛性,這是本有的。不覺是無明、煩惱、妄想、執著,這是本無的。本無的,決定可以斷除,斷不掉是你不肯斷,你要是肯斷,立刻就可以斷。本有的,決定可以證得,因為它不是外來的。


  換言之,十善業道是你本有的,十惡是本無的。六波羅蜜是你本有的,六波羅蜜的反面是六種障礙,那是本無的。布施波羅蜜是你本有的,慳貪煩惱是本無的。持戒波羅蜜是你本有的,惡業是本無的。忍讓是你的性德,你本有的,嫉妒瞋恚是本無的。精進波羅蜜是自性本具的,懈怠懶散是本無的。禪定是本有的,散亂是本無的。般若智慧是本有的,愚痴無明是本無的。從這裡就建立信心,本有的,我一定可以恢復,我可以證得;本來沒有的,我決定可以斷除。而本來沒有的,為什麼現在這麼難斷?習氣!你被這些不良惡習氣薰染的時間太久了,所以感覺得斷煩惱好難好難!其實覺悟明白的人不費吹灰之力。由此可知,難與易關鍵在於「覺悟」。你覺的程度愈高,斷煩惱、證得自性的性德很容易;你覺悟的程度不高,你斷煩惱、證性德難!


 





四淨德


  「四淨德」:常、樂、我、淨。「常」,永遠不變。「樂」是真快樂,決定沒有苦,苦樂憂喜統統沒有是真樂。苦樂的樂是相對的樂,不是真樂。「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真正得大自在。「淨」是清淨,一塵不染,世出世間法統統不沾染。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


  





禪定


  「禪定」,外不著相稱作「禪」,內不動心稱作「定」。再說明白一點,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這是禪。外面境界是花花世界,五欲六塵天天在誘惑你,你不被它誘惑,這是禪。內裡面不起心動念,不起貪、瞋、痴、慢,這是定。外不著相不是對於外面境界相一無所知,而是樣樣都清楚明瞭,那是真智慧。所以,智裡面要有禪、有定,定裡面要有智,定慧相資,定慧等學,這是佛法,決定不能偏在一邊。


  





四攝六度


  佛教導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十個綱領,就是「四攝六度」。與自己最接近的是家庭、夫妻,夫妻如何能好合?修四攝六度。四攝六度用在一個家庭,就是儒家講的「家齊」;用在社會就「國治」,社會安定繁榮;用在世界就世界和平,即儒家講的「大同之治」。


  我們何以做不到四攝六度?一是自己的學養不夠,但這不能怪自己,因為我們沒有接受到這個教育。古時候孔老夫子、釋迦牟尼佛、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一生就從事於這個工作,將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訴大家,讓大家明瞭。


  四攝六度是性德,不是佛發明的,本來如是,我們不能做到就是自己錯了,違背了性德。王陽明先生講「致良知」,良知是心性裡本來具足的。我們本來的行為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用宗教的話來說,就是與神、上帝完全相同,現在何以不同?迷失了自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禪林塵宇 的頭像
    禪林塵宇

    無限延伸~幻之無界~~~本~~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