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行」,是泛指一切提升身心的訓練活動。佛教的修行方法種類繁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使初學人往往有不知如何入手是好的困惑。其實各法門基本原理是相通的,概括起來,不外是深觀輿廣行。禪修法門是入手偏重在深觀的止觀法門,而後推延至廣行。
再說修行的目標,佛教各法門的終極修行目標也是一致的,即是解脫。佛教認為生命煩惱痛苦的根源在於貪嗔痴,息滅了貪嗔痴則把生命中的煩惱痛苦根除,即得解脫自在。
雖說修行的目標是解脫,然而隨個人發心的不同,修行所得的成果也就不一。發心有種種,歸納起來不出三類︰一、增上心,二、出離心,三、菩提心。
增上心是指修行希望得到今生輿來世福樂的增上,如健康、知識、財富,家庭和償、人際關係圓滿、事業成就等等。這雖不是徹底與究竟,但卻是正當的。
發出離心的是見到世間福樂的不究竟而發起出離三界生死的志願,從而根本斷除生命的輪回。在修學中,見到一切眾生之苦難而生起大悲心,愿度脫眾生之苦。這唯有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才能根本究竟的救濟眾生,為眾生作依怙。為此而發心要成佛,即是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增上心、出離心和菩提心三者的關係是相依相攝的。要修學佛法,必然需從下做起,如基礎沒有修好卻欲成就較高層次的果報,是不可能的。
學佛的三大綱要是信願、慈悲與智慧。修行功夫用上路時,智慧會越來越增長,感情隨著淨化,故人會越來越慈悲,親切隨和;對三寶的信心也會加強,對修行的意愿也相應的增加,這是修行正常的現象。
如修行之後變得冷漠無情、狂妄、目中無人等,則與修行目標背道而馳,已墮魔障。
各個方法,修行體系方便各有不同,之間雖然有貫通處,但是初學人無法掌握各技巧之差別,所以不應把不同的方法混合在一起修行,否則可能引起流弊。而且,專一則功夫較易純熟,較易產生效果。
堅持使用單純一個方法,如之前曾學過其他方法,則暫時放下不用,如要用,應請教於導師看是否適合,須作什麼調整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