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菩薩,見味禪以為功德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菩薩」包括在家、出家菩薩。「見味禪以為功德者」,「味禪」─禪,梵語禪那,中譯為定或思維修,新譯為靜慮。禪之道理很多,綜合有三:一世間禪二出世間禪三出世間上上禪。「世間禪」即三界內之禪定,要升色界天,必須修四禪,初禪成就,升初禪天,乃至四禪成就,升第四禪天,都不離三界,尚未出三界,故稱為世間禪。「出世間禪」,指九次第定等,能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三乘聖果,由此而證,故稱出世間禪。「出世間上上禪」,指大乘所證、菩薩所修之禪定,由此成佛,是最上之禪定。出世間上上禪即所謂九種大禪定,乃出自菩薩地持經第五巷,詳明菩薩所修出世間上上禪有九種大禪定。出世間禪乃從九次第定學起,其修法次第,即觀、鍊、熏、修四階段,關於九次第定之修法,在此從略,若欲詳明,請參閱天台智者大師之「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今所講世間禪,題目為「取世禪」,世禪即世間禪,會令人起愛著之心,故稱取世禪。對於世間禪為何會起愛著,為何稱為味禪?世間禪可分二種:一根本味禪二根本淨禪,味禪會生起愛著,淨禪則否,差別在此。味禪即世間禪之四禪八定。色界四禪天有初、二、三、四禪,無色界四空天修四空定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四禪八定是四禪定加四空定,為一切禪定之根本,無論是根本味禪、根本淨禪,乃至出世間上上禪,皆由此根本起修,是一切禪定之基礎,故稱為根本。以上說明根本二字,因為四禪八定是一切禪定之總根本,故為根本禪。但是根本禪有味禪與淨禪之別,味禪指世間禪所修,亦名十二門禪,即四禪、四空,中加四無量心
── 慈、悲、喜、捨,簡稱四等。因修四禪四空皆須同時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才能成就,故台稱為十二門禪,此參閱「次第禪門」可知。為何稱味禪,味即味道,喻如嚐過美味即念念不忘,而生貪愛味著,而修四禪八定,若不明出世間法,單靠世間禪之法而修會生愛著,即使依出世間法修,若無法破除其禪味,亦曾生起愛著。一旦生愛,即耽著在所修之禪境中,比如三禪成就,只能生到三禪天,無法再往上升,因此貪著禪味,只能生到當層的禪天裡,無法超出三界,不能了生死。而眾生貪著此等禪味,不能解脫,故稱為味禪。吾等未修禪定,即使說了,不但聽者不能徹底了解,講者亦照樣不懂,原因在我們皆未修過禪定,修都沒修,更別說證,必真正證到禪定境界,才能體會禪味之殊勝。若在禪堂中打坐,得到小輕安就不得了,心就好高興。比如坐禪幾十年,有一天得到輕安,還不是定的境界,只是稍稍輕安的前奏而已,覺得一支香兩小時,好像幾分鐘就過去,那種快樂的境界,簡直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故禪味之美妙,一旦得到,必使人十分愛著,不肯捨離,很容易落入貪愛禪味之境界中,不肯求解脫。佛怕菩薩墮落禪味中不求解脫,不但不能證菩薩之果地,連了生死亦不可能,且還要墮落,非常危險,因此才制此戒。禪悅之樂,在四禪天中,以第三禪天最快樂,佛經中比喻最樂之境,即說如三禪天之快樂,故在世間法中最快樂的就是第三禪天。所以提婆達多造了五逆重罪,生墮無間地獄,阿難尊者前去慰問說:「你在這裡是不是很苦?」提婆達多回答:「我不但不苦,其樂如三禪天之樂。」此即顯示三禪天在三界中是最極快樂,因此會使人貪著生愛,故須制戒。禪,若愛著它即稱為味禪,而「見味禪以為功德」,見即證到,若苦薩修四禪八定,證到禪定即以為是最大之功德,而生起愛著心不求上進,這是一種煩惱,因煩惱而生起虛妄見解,認為是功德,所以「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如此,則犯菩薩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禪林塵宇 的頭像
    禪林塵宇

    無限延伸~幻之無界~~~本~~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