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善惡的標準是什麼﹖ 

  從善惡的概念界定講﹐導致快樂的思想行為為善﹐ 導致苦難的思想行為為惡 。

  從思想感情來說﹐貪心﹑嗔恨心﹑不分善惡的無明心﹐我執﹑法執等邪見﹐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屬於惡﹔無貪心﹑無嗔恨心﹑無無明邪見﹑知羞恥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愛護眾生心等都屬於善心。

  從行為方面講﹐殺生﹑盜竊﹑淫亂﹑說謊﹑挑撥離間﹑惡言傷人﹑撥弄是非等違反道德和法律﹐危害社會和眾生的一切行為都屬於惡行﹔不殺生﹑不偷盜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於社會安定﹑繁榮﹑昌盛﹑眾生幸福快樂的一切行為都屬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惡的標準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認為﹕不傷害別人的行為為善行為﹔大乘則認為不傷害別人並不等於有利於眾生﹐善的標準應該是有利於眾生﹐使一切眾生得到幸福和快樂。 

  學習佛法能解決什麼問題﹖ 

  學佛法能解決別的法解決不了的大問題。這大問題包括獲利和一切眾生世間獲利﹐即自利利他兩種。從利益的性質分﹐又可分為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兩種。

  遍知一切的佛陀認為﹐人生的禍患﹑苦難的根源是愚暗無知和由此而產生的錯誤的思想行為﹐因此﹐消除禍患﹑苦難﹐創造幸福快樂的唯一妙法就是驅除愚暗的智慧﹐由此而產生正確的思想行為。在寂天《菩薩行論》中說﹕“眾生都不願吃苦﹐但卻恰恰尋苦吃﹐願得利樂因愚痴﹐毀壞利樂如仇敵。”這就是說﹕消除苦難﹑禍患﹐創造幸福快樂的心﹐人人都有﹐從國王到乞丐﹐從人到動物﹐從生到死﹐苦苦追求的目標也離不開這個宗旨。但卻往往事與願違﹐背道而馳﹐希望和行為結果相反﹐希望得到的卻得不到﹐不願逢到的卻離不開。發生這種情況的總根源是愚暗無知和由此產生的錯誤的想法和錯誤的行為。佛法教人正確認識人生和世事﹑正確對待自己和眾生世界﹐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即美德和慈悲善心﹐開發明察事務本質的真智和正確處世為人的方便智慧﹐達到利己和利眾的目的。這就是學佛的目的和作用。 

為什麼說佛教不是迷信﹖ 

  佛教是一種實證經驗為基礎的思想信仰體系﹐它要求人們培養美德﹐開發真智﹐用自己的智慧抉擇是非﹐認識對錯﹐反對盲目迷信。佛曾對弟子們說﹕“眾比丘﹐善知識﹐你們要像切﹑磨﹑試黃金以鑒別其真假那樣對我的言教進行鑒別﹐不能因尊重我而盲目信從。”

  迷信是經不起研究和考察的﹐因此﹐凡是迷信都不允許人們懷疑﹐要求絕對地信從﹔不讓人們學科學﹐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教理﹔要求信徒越愚越好。因為迷信說不出合乎邏輯﹐合乎客觀規律的教理﹐因此﹐就要借裝神弄鬼﹐故弄玄虛的手法博得一些頭腦簡單的群眾的信仰。佛經中的有些說法﹐在人類認識發展的過程中已得到了證實﹐如原子論﹑相對論﹑事物緣起論﹑無常論等等。有些原理雖然用感性為基礎的實驗方法解決不了﹐但卻可以用推理的方法得出合理的即合乎邏輯的證明。所以有人說“佛教是科學的宗教”﹐並不是沒有根據的讚美之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禪林塵宇 的頭像
    禪林塵宇

    無限延伸~幻之無界~~~本~~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