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智增福慧 (10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潛能開發的秘訣

(一)對生命的承諾: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現況,對自己即將做的事明確承諾、實現承諾,即使無法掌控,也要對承諾負責,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掌握熱情的元素:「沒有熱情,這世上就不會有任何偉大的成就」。為理想努力不懈,對熱愛的事下功夫,開始把你最感興趣的安排進你的生活與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加些熱情。

(三)前瞻性的思考:這是潛能開發的必要條件。高瞻遠矚,邁向未來,向前瞻望的目光,促使我們改變行動以因應未來的世界。偶爾停下腳步,抬頭仰望,目光遠瞻,調整自己的步伐與路徑。

(四)掌握時間懂得「放空」:把握每一個時段,掌握每一個時間,真正強者是最會善用時間的人,每日一創意,每日一驚奇,常追求新發現,像海綿一樣,吸收天地人間精華。

(五)打破思考的模式,不要被「習慣領域」所困,隨身攜帶筆記本,因為再好的記憶,也比不上小小的筆記本,點子稍縱即逝,利用工具,掌握每一個創意。也要懂得如何「放空」,我們的大腦與知覺,每天需要的並非只有轉檔而已,還需要不時地完全停止下來……。

(六) 見賢思齊勇於實驗:這點對潛能開發也至關重要。目睹他人的行為,想到自己的問題,二者結合以開啟潛能,產生創意。勇於實驗的精神,生命中每一個決定性時 刻,都是對我們的考驗:我們能否召喚自己的勇氣,引領內在的潛能?我們能面對挑戰、失去或痛苦,而不被擊倒或不逃走嗎?最重要的是,在這當中,我們能否不 斷尋找繼續前進的一線希望──不論是多麼細微、渺茫的希望?

(七)化危機為轉機:化逆境為助益和克服內在的抗拒是前進的要素,就算會跌倒,也是跌在生命的前方,而不是後方。從高處觀察自己──經常練習升高、拉遠所站的位置,有助於改進觀察能力與成效,別假設,多詢問與觀察。

(八)掌握健康的要素: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快樂的心情、正確的精神活動及深呼吸。

(九) 自我經營管理:珍惜所擁有的,善待你身旁每個最親密的人。把自己當成「有限公司」來經營管理,揮灑生命中的潛能,發揮光和熱。利用團隊的力量,來結合別人 的意見、經驗、潛力、財富等,合作共存,相互激盪,擁有團體學習成長,讓組織的革新,帶動個人潛能的無限延伸發展。
創造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樂在工作,潛能無限,腦力無窮。即知即行:從「做」中學,只有行動才能活化潛能。樂在工作,心甘情願:從工作中追求自我超越。美麗的遠景,理想的未來:亦即心靈希望工程的再現。

(十)知識就是力量,方法就是智慧:「知識創造奇蹟,好書改變命運。」不斷充實自己,找到人生發展的方向,全力以赴,邁向成功。

(十 一)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不要讓「童稚心」到處流浪,放下身段,努力奉獻。英國人類學家蒙大各(Ashley Montagu)研究結論:老化有相當程度是因人而異的,「生命的目標,應該是盡可能保持赤子之心。」保持赤子之心→重返〈或防止失去〉孩童般的特質,如 學習、愛、為微小的事物而笑、跳躍、好奇、探索等。

(十二)持續永不放棄的努力:潛能開發的成功,需要高度的「動機」與持續不斷的努力。研究顯示:從生手到專家,至少需要10年的努力。主要因素為:『Love』:「深愛(deep love)」工作以及工作之「愉悅」。

除 了以上秘訣,你還可以使用潛能開發機,又名聲光腦波機,它是一種運用與大腦腦波頻率產生共振而迅速轉變人類腦部活動狀態的大腦工具,如轉換負面思考、情 緒、感覺、精神狀態等。所以對於現代人每天所面臨的各種壓力感、緊張、情緒不穩、或學習效率低落等身心問題,都能藉由腦波型式的導引作用,而獲得快速有效 的釋放,以及正面的改善。

文章來源:藍海潛能 http://shop.hdmok.com/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麼樣的思想

 怎麼樣的行為

怎麼樣的行為

 怎麼樣的習慣

怎麼樣的習慣

 怎麼樣的人生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


官大官小沒完沒了;


錢多錢少都有煩惱;


知心朋友無價之寶;


知足常樂心寬氣少;


人生在世快樂就好!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容一番橫逆,增一番器度;


省一分經營,多一份道義;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過;


                                              無量之心胸 ,修無量福祉!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鬧 不過人看人,


著急 不過人等人,


難受 不過人想人,


溫暖 不過人幫人,


感動 不過人疼人,


殘酷 不過人害人,


陰險 不過人算人,


鬱悶 不過人氣人,


恥辱 不過人戲人


爲難 不過人求人,


生氣 不過人比人,


和諧 不過人讓人,


幸福 不過人愛人!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天 不是季節 而是内心


生命 不是軀體 而是心性


老人 不是年齡 而是心境


人生 不是歲月 而是永恒


讓心中的春天 永遠常住


讓生命的春天 永遠錠放


讓年齡的春天 永遠青春


讓人生的春天 永遠光明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破內外的分別


心既不在內,


也不在外,


心是絕對


有主客之分,


心是圓融


沒有障礙,


心是整全


不再分裂。


心是超越


超越「身體」的執著,


超越「意識」的執著。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命運在哪里?


 


一位禪師經常和眾人談到“命運”這個詞。


 


一位忠實的聽眾一直堅信著命運的說法,所以,他每天都在盼望著生活會發生奇跡。他想:既然有命運,那麼,一切都由命運來安排吧。


 


然而,年復一年,他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沒有輝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貧困。他想,難道是自己的命運註定如此嗎?


 


帶著疑問,他去拜訪禪師:“您說,真的有命運嗎?”


 


禪師讓他伸出左手,指給他看:“你看清楚了嗎?這條橫線叫愛情線,這條斜線叫事業線,另外一條豎線就是生命線。”


 


然後,禪師又讓他跟著自己做一個動作:把手慢慢地握起來,握得緊緊的。


 


禪師問:“你說這幾根線在哪里?”


那人迷惑地說:“在我的手裏啊!”


“命運呢?”


 


 


那人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命運是在自己的手裏,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裏。


 


 


徹悟之後,那人決心用行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努力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難。每當這個時候,他就會想起禪師的話:命運在自己手裏,而不是在別人嘴裏。於是,他就暗暗地把手握起來,每當把手握起來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找到了動力和信心。


 


握緊你的拳頭,看看命運究竟掌握在誰的手裏。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嘗盡人間疾苦的年輕人來到僧院,問:‘我對人生已無任何希望,只想尋求解脫,但我沒有耐心靜坐冥想,研讀學習,或過簡約的生活,我在現實世界裏痛苦的載浮載沉,有沒有什麼捷徑能夠幫助我這種人?’


 


‘有的,’住持回答:‘你能告訴我這一生你學過什麼、最在乎什麼嗎?’


 


‘我什麼都不在乎。因為家境富裕,我不需要工作。真要說有什麼東西能引起我注意的,恐怕只有棋子了。我倒是花了不少時間在這上面。’年輕人回答。


 


住持想了一會兒,找來一個懂棋藝的僧人,並準備了棋盤和棋子。


 


準備妥當後,住持對會下棋的僧人說 :‘這裏有一把劍,曾立誓服從我的你,必須聽我的命令,和這個年輕人下一盤棋,你若輸了,我就用這把劍結束你的生命,但我保證你會重獲新生;你若贏了,我就會殺了這個年輕人。既然棋子是他這輩子唯一在意的東西,輸棋而喪命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住持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玩笑意味,這是一場真正的生死決鬥。


 


棋局開始了,年輕人緊張得直冒汗,棋局成了他的生命關鍵。起先他並未抓到要訣,漸漸的,他發現前進的方法,並把握住機會給對方迎頭痛擊。


 


正當僧人的棋局岌岌可危時,年輕人抬頭看到僧人經年靈修充滿智慧及慈愛的臉,想起自己毫無意義的人生,一股憐憫之情油然而生,於是他‘慎重的’犯了一個又一個的錯誤,終至一敗塗地,再也無法挽回。


 


突然,住持傾身向前,拂手弄亂了棋盤,然後看著茫然失措的兩個人說:‘既無勝者,亦無輸家,這盤棋結束了。’


 


接著,住持對年輕人說:‘你的憐憫與犧牲小我的情操,自你全神貫注在下棋時,源源不絕的散發出來,今天你已經學會了如何專注及發揮同情心,只要在這裏待一段時間,用同樣的態度修行,你必定得悟。’


 


年輕人遵照住持的指示,果然達成了他的心願。


 


—禪宗故事


◎過著不貪婪的生活,讓你的心充滿仁慈,保持正念,專注一處,使內在平穩、集中。


◎精神修煉是一種很單純的心靈培育的功夫,它使我們的內心無貪、無嗔、無癡,或者使其專注、清醒、安定和充滿慈悲。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的路要每個人自己去走,


誰也代替不了誰,


正像這「路」字,一半是「足」,


思是要腳踏實地,一半是「各」,


代表各人有各人的走向,


有所往,有所返,有所聚,有所離,有所予,有所求,全在這路上。


不捨與傷別是始終不能改變的,


但是有些是改變了的。


隨著年少的遠去,


知道長相憶比長相聚更為可貴,


學習不是虛度光陰和情感。


這樣,


作別之時,


沒必要把氣氛裝點得很悲壯,


陰晴圓缺,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


何必哀哀戚戚,兒女共沾巾?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別董大二首》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態,能夠偶爾話起,而心中依然感到溫存,就是好朋友,再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讓我們瀟灑的揮別,留取彼此的美麗,放在心裡。

路還是要自己走,聚散且隨緣吧!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不是透過法的認識,就通通不認識



沒有慈悲喜捨的心、沒有慚愧心,我們的世間是黑暗的,


在黑暗的世界,我們怎麼可能認識別人呢?


我們認識人只不過是瞎子摸象,摸到什麼想到什麼,


像台灣話說的:「看一個影,生一個囝」。


我們以為我們認識了,其實只是六根不知量的捕風捉影,


究其實,我們完全不認識,因為真正的認識一定是心花朵朵開的認識。 


 


今天我們要說我們認識一個人,那個認識一定是開心的。


如果有一種認識是認識了以後心不開的,那就不叫做認識,


因為那不是用法的眼睛去認識的。


如果我們是用法的六根去認識,就是用佛菩薩的眼睛去認識,


用佛菩薩的耳朵在聽世間的聲音,這樣的看、聽都是心開的,


因為不論是怎樣的看、聽,都能看到世間的實相,


看到世間的實相,心自然是開的、柔軟的,心量無限大,這樣才叫做認識。 


 


所以我們如果想到一個人就不開心,我們就當做不認識他,


因為我們可以肯定,想到他就不開心是因為我們對他沒有慈悲喜捨。


無論他多麼的壞,如果我們用慈悲喜捨的心來想,心都是開的、無礙的;


反過來,想到他就很礙著,就心不開。


這個心開、心不開的關鍵,就是有將法用上和沒有將法用上的分別。 


 


 


一切的認識都是在打開我們內心的心量,


如果有一種認識沒有辦法打開我們內心的心量,那就不叫做認識。


因為一切的認識都要建立在對無常、苦、無我的認識上,


只要對無常、苦、無我有認識,心量一定是很大的,


每一個觸境心量都變大,也不怕觸境,每一個觸境都可以開心啊!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唯識心理學已完成六種作品,都以唯識論中「心所法」為藍本,結合心理學理論和實務經驗,所建構出來。它們包括:

●《換個想法更好》的主軸建立在「遍行」心所上,著重生活和工作的調適,增進自我效能,以實現豐足喜悅的人生。




●《尋找著力點》的基礎是「別境」心所,具體討論生涯發展和開展成功人生的要領,並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勝任自己》以「善法」心所為藍本,陳述正面性格,從發展健康的自尊、面對真實、學習自律三方面去發展勝任自己的特質。



●《精神體操》是從「六度」發展出來的正向德行,透過正向的品格和培養心靈的長處,克服心理困境,開展全新的精神力,以實現光明的人生。



●《過好每一天》是從「煩惱」心所轉化來的正面情緒指標,透過情緒智慧的養成,發展法喜,增進身心健康,實現亮麗的人生。



●《生命轉彎處》是透過唯識論中轉識成智的精神,把生命的歷程串聯起來,去作調適和實現,並觸及終極關懷的主題,著眼於人生的全面思考。

二十一世紀甫一開始,美國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就提出「正向心理學」的觀念。他指出:「現代人迫切需要美德、生命的目的,正直及生命的意義。」長處與美德幫助我們抵擋心理疾病,解除痛苦,並帶領我們達到永久性的高峰: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會放下心中『罣礙』,就能事事無礙!

 

學會放下心中『執著』,就能通權達變!

 

學會放下心中『貪念』,就能知足常樂!

 

學會放下心中『傲慢』,就能虛心求教!

 

學會放下心中『恐懼』,就能心安理得!

 

學會放下心中『忌妒』,就能欣賞別人!

 

學會放下心中『憎恨』,就能寬恕別人!

 

學會放下心中『煩惱』,就能一切自在!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樂事可以變成苦,謂之壞苦,而苦事不會變成樂,可見樂不是真的。要緊的必須知道為什麼要來作


人,輪轉六道。佛觀察的透徹,人生為酬業而來,造善業得福 報,造惡業受苦果,這是事實真相。看他


人享受,自己受罪,認為上帝佛菩薩不公平。存這種思想,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更造惡業,一定要


對因果律深信不疑, 改善自己的思想行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改造自己的命運,但這不是徹底解決


之道。 這樣作今生來世可能得大福報,但不能保證生生不造罪業,如福報享盡,惡報又現前,必墮三


塗,要根本解決,必須超越輪迴。修道證果,果是滅,滅煩惱,滅妄 想,滅執著,滅六道輪迴。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如上百尺竿,往下容易往上難,其難如登天。無論遇到
什麼境界,打不破境界,就很容易著魔障,其間只是一念之差。一念錯了,一念之邪,天魔外道便入你的心竅。若是正念,佛便與你合而爲一。所以六祖壇經說:「正念之時佛在室,邪念之時魔在堂。」便是這個道理。

只要有一點爭心、貪心、有所求、自私自利之念,魔便坐殿。如果你不爭、不貪、無所求、不自私、也不自利,什麼妖魔鬼怪也無隙可乘,沒辦法擾亂你。若你不和人鬥爭,魔便沒有你辦法。你不貪便宜,不貪神通或任何好處,他即使用虛僞的境界來誘惑你,也誘惑不到的。

再能內外都無所求,一切都忘了,忘人無我,把人忘了,我也忘了,人忘法泯。再不自私,對任何事也沒有自私心,不是說我要得到多一點利益,旁人則否。若能這樣,魔王也沒你法子。心裡也不盡想什麼對我有利益,那麼任何妖魔鬼怪的咒也不靈了。這是對付天魔外道最好的咒,若能把這五點好好應用,什麼魔也沒有,也沒你辦法了。爲何他們有機可乘?只因你還有所求,有貪心,有爭心,有自私,有自利,他們便趁之鑽入心腑,令你頭腦不清,智慧亡失。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為何做眾生?因被塵勞妄相所惑。若能滅除塵勞,亦即背

塵合覺,就能發現真如妙心,妙淨本覺,圓融湛明的佛性,亦即如來藏性,亦叫陀羅尼,譯為總持:『總

一切法,持無
量義』,亦即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總持的意思,亦可叫做總機關。

這個總機關在什麼地方?就
是在我們每個人的佛性裏。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遊塵都是心的種子,要一個一個去除。就如衣服是自己一件一件穿上去的,脫時也要一件一件由自己來
脫掉,怎麼能叫別人幫你脫呢?所以無數的業識是自己造的,是虛幻不實,叫你不要理它,當下也許做
到了,事後心一亂,又理它了。所以修行時智慧很重要,時時要活在當下。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部經典都有它適用的對象,故經典是有層次的,此表示修行亦有次第,修心,先要去掉粗的個性、習


氣、思想模式等,再來修心能不隨緣發起喜、怒、哀、樂等情見,再來就要觀自己內心的世界,對以前


所做的善、惡業能不執意,放得下內心的罪惡感。修行越深入內心,發覺往世無明所造的業無量無邊,


能不怵目心驚。解脫是自我心識對境的認知,若不能將過去的業識看成只是一種法塵境而已,根本與我


無關,若做不到這樣,就無法自在無礙。故對法相與心識間關係的認知,就成為學習佛法時的重要課


題。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富:不辭辛苦走正路。-



2,富:買賣公平多主顧。-



3,富:聽得雞鳴離床鋪。-



4,富:手足不停修家務。-



5,富:常防火盜管門戶。-



6,富:不去為非犯法度。-



7,富:閤家大小相幫助。-



8,富:妻兒賢惠無欺妒。-



9,富:教子訓孫立門戶。-



10,富:有心積德天祐護。-



1,窮:多因放蕩不經營。-



2,窮:不惜錢財手頭松。-



3,窮:朝朝睡到日頭紅。-



4,窮:家有天地不務農。-



5,窮:結識豪富為友朋。-



6,窮:好打官司逞英雄。-



7,窮:虛榮擺闊裝門風。-



8,窮:妻子愧懶子飄逸。-



9,窮:子孫相交不良朋。-



10,窮:好賭貪花戀酒精。-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經論將不淨施的種種心態區分出來,正顯示出現在廣大的布施者(不論外道或佛教徒)種種與佛道不相應的布施心態。身為佛弟子,若想求一世往生淨土,或者想發願繼續留在這個世界行菩薩道,都應該好好反省,自己在布施時,有無以下所說數點不清淨布施發心的其中幾種?


 


1》你皈依佛門後,是否因不明佛理,仍然做沒有選擇性的布施。如鬼神廟、道教、一貫道……,統統布施,而結下許多未來障道的因緣?(按:佛末曾說過不可布施外道,今僅就不淨施心態做反省)。


 


2》你會為了向佛祈求錢財,因有所為而布施嗎?


 


3》你會因為愧對他人,為了彌補自己對他人的愧咎之心而布施嗎?


 


4》你會因為在旁看見有人布施,被好施者嫌責,或怕好施者嫌責自己不發心布施,而跟進布施嗎?


 


5》你會因為畏懼受施的「對方」而勉強布施嗎?


 


 


6》你會為了取悅他人而布施嗎?


 


7》妳會因為身患重病、怕死而布施三寶祈求長命或祈求來世善果嗎?


 


8》你會因為受到鬼神影響(如乩童作法、扶鸞消災)而歡喜布施嗎?


 


9》你會因為自恃富貴多財應該廣為布施而行惠施之道嗎?


 


10》你會因為看見朋友布施,為了自己「面子」,加倍布施,以此增強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嗎?


 


11》你會因為在布施後,與受施人有仇恨未解,而嫉妒、瞋恚受施者嗎?


 


12》你會因為仗著自己財多勢大而以憍慢自負之心行布施嗎?


 


13》你會為了沽名釣譽,假借慈善或佛教名義廣行布施嗎?


 


14》你會為了在三寶中求福,祈求家庭平安、事業順利、婚姻幸福等視願而行布施嗎?


 


15》你會因為碰上身體不適,或因為父母、子女、朋友……有難、生病,為了解難、解病、求吉而行布施嗎?


 


16》你會為了吸引、拉攏信眾、徒弟,有目的而行布施嗎?


 


17》你會因為布施的對象是貧窮患者,而對他生出輕賤不敬之心嗎?


 


18》你會因為事先得知施與受施者能獲得權勢而歡喜布施嗎?


 


19》你會因為畏懼錢財被人偷盜而布施嗎?


 


20》你會因為身邊有閒錢,放著無用而布施嗎?


 


21》你會因為被受施者以惡口訶罵、索錢而布施嗎?


 


22》你會因為親愛、憐惜對方而布施嗎?


 


23》你會因為死之將至,擔心錢財去向而布施嗎?


 


24》你會為了求得好名譽,受人重視,列為好人好事代表而蓄意布施嗎?


 


25》你會因為事先預知在某種場合布施後,能獲得尊貴之名而布施嗎?


 


26》你會因為知道受施的對象具有優秀才華,超勝於你,而在布施後,嫉妒他嗎?


 


27》你會因為對受施者有所要求,欲求得財勢而行布施嗎?


 


28》你會有:「庸俗小人,以愚賤之身,尚知布施之理,何況我德高望重怎可不行布施」的想法嗎?


 


29》你會有:「只要我布施此人,此人必一心向我,受我指使」的想法,而行布施嗎?


 


30》你會因為結識之友皆是樂善好施者,為鞏固友誼,而行布施嗎?


 


31》你會因為獲知:「我的怨親債屬,因為力行布施,名譟一時,名聲勝我。」心生嫉妒,也要以牙還牙,以布施之道,貪求聲名利祿,而行施捨嗎?


 


32》你會有:「只要我布施少物,就能獲得千萬億倍的福德果報」的心理。因貪求樂報而行布施嗎?


 


如果你雖然皈依佛門,而在布施前、布施時、布施後,仍有上述種種不淨施的心態與未述及的種種不清淨布施之心,皆與佛道不相應。或者有人自認已經發菩薩心,已在廣積淨業資糧,而依然有以上一種或數種不淨施心態而不自知,正代表著你「心思散亂」,尚未認識布施修學的次第。雖然來生可獲得富貴果報,但因此富貴因緣,而使你又增加許多造作墮落惡道的逆增上緣。這種富貴果報不是出世清淨之福,不與本願所說的菩薩因宿世布施之福深厚,而在聽聞佛名間,就能生生世世獲得人天尊貴果報的出世菩薩行願相應。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