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聖嚴法語


     愛語---人歡喜聽你說
 ■ 聖嚴法師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愛語」,意思是指慈愛的語言、態度與表情。
也就是能夠把自己內心想要對人表示的關懷、體貼和勉勵,透過語言、表情,或手勢等肢體行為表現出,像是點頭、微笑,這些動作,都可以算是「愛語」。


愛語,不只侷限於語言。我們的臉部表情、眼神都是會講話的,連身體動作也會講話,所以稱之為「肢體語言」。
只要你心裡很慈悲、柔軟,對人非常關心,你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個動作、表情,哪怕只是一句話而已,都會讓人感覺到非常的溫暖,這就是愛語的力量。


愛語的「愛」,不要只把它當成是男女感情的愛。
愛有很多等級和層次,最低的層次是自私的愛,那是充滿了佔有與貪婪的愛,例如我愛吃、我愛看、我愛聽、我……,但這些真的是愛嗎?
這些愛都是在追隨自己的貪欲或本能,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不是愛語的「愛」。


真正的愛,是放下自己,一心一意為對方設想,真誠讚美、體諒對方。
因此,愛語是佛教的「四攝法」之一,「四攝法」也就是四種攝化眾生的方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用這四種方法,先表達對人的關心、勉勵、寬容和諒解,以真誠的善意和對方往來溝通,之後才用佛法來和他們交換意見。

譬如,當你在和小孩子玩的時候,就要玩得像小孩子一樣,讓小孩子玩得很高興,而不要端出大人的架子。
以我來說,我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但每次遇到小孩子,我都能和他們玩在一起,不會覺得他們很討厭、煩人,小孩子也都很喜歡我,覺得我好像就是他們的一分子一樣。


同樣的,如果是和老人家相處,即使你年紀不大,也要放緩步伐,就好像你也是步履蹣跚的老人家一樣,一步步慢慢陪著他走,這樣他就會覺得很溫馨。


要做到這樣,必須是為他人設想,把自己的利害得失放下,不會一直想著自己應該是個怎麼樣的人、堅持非得照自己的方式不可;而是能處處為對方著想,瞭解對方需要的是什麼、現在的情況如何,這樣才是愛語的表現。


表達佛法不一定非要用佛教名相不可,那些深奧難懂的名詞,有時候反而容易讓人覺得佛法很有距離,甚至害怕。


所以我們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話來溝通,而且在態度上,必須是關懷的、慈悲的;如果你老是對別人說:「你要這樣這樣……那樣那樣……」,那是在教訓人,不是愛語。


愛語應該是循循善誘,讓別人覺得你跟他很親近,而且覺得你說的話、做的事,都是他也應該做的、也應該聽的,而願意主動向你學習。


由於你的一言一行都合乎佛法的標準,所以你的愛語也合乎四攝法裡的「攝」,自然能讓別人認同你,也會跟隨你一起,照著佛法所說得來做,這才是真正得「愛語」。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空、無常、無我 ※無常,就是一切都在遷流不停,沒有一個永恒的存在;因為這個,所以就說是苦。 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苦的,也都是空的、無我的,所以叫苦、空、無常、無我。無常,就是一切都在遷流不停,沒有一個永恒的存在;因為這個,所以就說是苦。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 (一)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1) 苦苦:就是苦中之苦,苦上苦。好像我們人沒有衣服穿也是苦,沒有飯吃也是苦,沒有房子住也是苦。有衣服穿,沒有飯吃;有飯吃,有衣服穿,但沒有房子住,這都是苦苦。甚至於衣食住都沒有,這更是苦上加苦。苦苦,這是貧窮的困苦;好像窮人,衣服穿得破破爛爛的,飲食吃得很粗糙的,住的房子也是破的,天天要出去討飯回來吃,這是很苦的!要是又遇到大颶風了,把這一間小木屋也給颳壞了,一些個傢俱也都給打爛了,這個時候更是苦上加苦。 (2)壞苦:這是指富貴人家沒有貧窮的困苦,但是他的富貴不長久,或者被火燒了,或者被賊打劫了,或者有種種的意外發生,把這個富貴就給破壞了。那麼說:「貧窮有苦苦,富貴有壞苦,我也不窮、也不富,也沒有苦苦,也沒有壞苦。」但是你有行苦。 (3)行苦:就是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念念不停,就像水波浪,在這一生之中,是不能停留的,所以這就叫行苦。你沒有貧窮困苦,也沒有富貴壞苦,但是你有由生至死,有一個行苦;這種行苦任何人也免不了的。以上是三苦。 (二) 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等四苦;又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生的時候,很不舒服的,好像生龜脫殼那麼苦,所以小孩子一生出來,他不說旁的,就說:「苦啊!苦啊!苦啊!到這個苦世界來,真苦啊!真苦啊!」他就吵著說苦,叫苦連天。等死的時候,也是不舒服。來的時候很痛苦,死的時候又很痛苦,好像什麼?好像活牛剝皮一樣,活著的牛就把皮給扒下來了,你說這個痛苦不痛苦?所以這也是苦不可言的。 說:「那沒有其他的苦了吧?」還有老苦!人年輕時不覺得怎麼樣,到了老年,眼睛也不幫忙了,無緣無故就花了;耳朵也不幫忙了,無緣無故就聾了,聽不見東西,說它要退休了。眼睛要退休,耳朵也要退休,最硬的是牙,它也要退休了!牙說:「我幫你這麼多年了!現在我要退休了。」所以牙也掉了,它跑了。牙掉了,這是老的現象,頭髮也白了,韓愈說:「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矣!」視茫茫,看不清楚了;髮蒼蒼,髮都白色了;而齒牙動搖,牙齒也都搖動了,都不聽招呼,要掉了。那麼身體這個機器呢,也不做工了,手也振了;你拿什麼東西,一拿,手就振,拿不起來。腳也不聽話了,你想邁步嘛,它就往後退,它說:「我要退休,我要退休,I retired!」這時全身的機器都要不做工了,這是老的苦。老,這還可以支持著,沒有什麼大問題,就怕病;這一病,或者有胃病,吃東西也不香了,或者有其他種種的病,這是病苦。總之生、老、病、死,這都是苦。 又有愛別離苦,你越要愛,他越要離開,你說這苦不苦?你有一個男朋友,這男朋友就給你來一個考驗,說:「你不是我的女朋友了!」你說這苦不苦?這很苦的!晚上也睡不著覺,白天也不想吃東西,苦得不得了。怨憎會苦,你越不願意這個事情嘛,越遇著,越碰著。又有求不得苦,你想求什麼,卻得不到,這都是苦。還有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這五陰就像火那麼熾盛,這也是苦。詳細說起來,這苦太多了,現在只是簡略地說一說。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執得慧






 


早早覺醒,早早回頭,反璞歸真,智慧生活。」


 


 


「佛法」即心地法,大愛法。轉自私自利只愛自己的「小愛善心」,為大公無私慈悲喜捨的「大愛善心」;轉惡心為善心,轉迷心為悟心,轉凡心為聖心,這就是「佛法」。「佛法」是最高等最究竟最殊勝最圓滿改造命運的方法。


 


山不能轉,路可以轉,路不能轉,「心」可以轉。修習佛法,改造命運,轉自私自利的「惡心」為無我無私的「善心」,轉迷心為悟心,轉惑心為真心;心改命就改,心好命就好。一切唯心造。


 


莫再猶豫,莫再糊裡糊塗地過生活。趕緊的放下「我執」,放下自以為是的「我見」;即放下對世間許多物慾的貪婪與迷惑,癡情與夢想,以及控制與佔有。毫無意義的每天無中生有的打妄想,白白地徒令自己衍生出許許多多的憂慮、苦惱、恨怨與畏懼,浮躁與不安;無益人生,徒勞奔馳。


 


趕緊的放下「貪瞋癡慢疑」,這五毒惡根煩惱心,強烈的「執著」,令自己的身心產生病毒來障礙生活。殊不知,這些毒素累積下來將會強烈的影響人的心理健康;為自己帶來足以威脅生命之病痛。須知道,致命的疾病是可怕的,必是慘痛的,為它所付出的代價,是你無法承擔的。


 


   五毒惡根煩惱心:


「貪」: 貪婪、吝嗇、控制、佔有。


「瞋」: 憤怒、怨恨、報復、嫉妒。


「癡」: 癡情、夢想、挑撥、是非。


「慢」: 驕傲、自大、藐視、不滿。


「疑」: 懷疑真理,難信因果。


 


「看破」一切萬物所顯露出虛假不真的變化無常的「妄相」,「放下」對一切妄相的認假為真和堅固的「執著」。須知道,世間一切的人事物悉皆「因緣生法」。緣起緣生,緣盡緣滅,聚散生滅,苦空無常。畢竟一切的一切是無我所能恆常擁有的,故「了不可得」,「知幻即離」。因緣生法,相有體空,虛假不真,幻有幻受,變化無常;是故千萬不可認幻為真,堅固執著,免得冤枉遭受苦痛,這是得不償失之事也。切記! 切記!


 


看破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我執」與「成見」;「隨緣生活」,解脫自在,無憂無慮。「隨緣生活」,係隨順聖賢人的教導與教誨來生活,而不再自以為是的隨順自己的觀念與習慣(自己的愛欲煩惱心與不良的習氣)來生活。


 


「若遇順境善緣生歡喜心,觀照自己不貪愛不迷戀。


  若遇逆境惡緣生厭惡心,觀照自己不憤怒不憂懼。」


 


用中道觀的心,即清淨心、平等心、平常心、慈悲心來生活,這才叫「隨緣生活」。隨緣了塵緣,不再造新殃。隨緣而不生攀緣心、妄想心與執著心,即不生「貪瞋癡慢疑」五毒惡根之煩惱心。


做人處事,待人接物,不偏見,不偏頗,過猶不及,都不是好現象;念念為他人設想,看他人好處,處處利益大眾,樂善好施;福慧雙修,心胸豁達開朗,既能增添自己的氣質與光芒,又能逢凶化吉。經常的提醒自己,少欲知足,必會身心自在;多欲為苦,必定煩惱熾盛,那有不產生憂鬱、苦惱、與病痛的道理。是故,不再為「物慾」所蒙蔽、誘惑與影響;不再為「個性」所拘禁、偏見與傲慢。


 


對應一切的「困境」、「貧窮」或「病痛」;用五個觀念和作法來生活,即是「面對它、接受它、承認它、處理它、放下它」。不遺憾過去,不抱怨現況,也不恐懼未來,活在當下。用菩薩智慧的心,慈悲的心,勇敢的心,來面對一切。


 


讓自己心情愉快的是你自己,令自己感受沮喪的也是你自己。日子難過,日子也要過。總之,你還是得為自己去生活和打拼。那為何不敞開心胸,朝向正面的,積極的,善良的,和光明的菩薩智慧的方向來前進呢?


 


令自己早早覺醒,早早回頭,反璞歸真,智慧生活吧!唯有修習佛法,才能解脫苦惱,消弭病痛,這是人生一項最智慧的選擇。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遺言
 


聖嚴法師加入時間:2009-8-18 1:25:47點擊:22

佛教在線台灣訊


2009年2月3日,農曆正月初九,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舍報西歸。聖嚴法師遺言內容如下:


一、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鋪張,靈堂隻掛一幅書家寫的挽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


二、身後若有信施供養現金及在國內外的版稅收入,贈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依佛制及本人經法院公證之遺囑。


三、凡由我創立及負責之道場,均隸屬法鼓山的法脈,除了經濟獨立運作,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唯在國外的分支道場,當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期禪修在異文化社會的生根推廣。


四、法鼓山總本山方丈一職,不論是由內部推舉,或從體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擔任,接位之時亦接法統,承繼並延續法鼓山的禪宗法脈,亦不得廢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為永式。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團精神中心,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


五、我的著作,除了已經出版刊行發表者,可收入全集之外,凡未經我覆閱的文稿,為免蕪濫,不再藉手後人整理成書。


六、在我身後,請林其賢教授夫婦,將我的“年譜”,補至我捨壽為止,用供作為史料,並助後賢進德參考。故請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出版物了。


七、我的遺言囑託,請由僧團執行。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八、僧俗四眾弟子之間,沒有產業、財務及權力、名位之意見可爭,但有悲智、和敬及四種環保的教育功能可期。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


九、在這之前本人所立遺言,可佐參考,但以此份為準。


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分恭敬,消一分業障



文/見羲法師








  古德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意思是說,恆以慈心愛護他人者,他人必敬以慈愛之心;恆以恭敬之心敬重他人者,他人亦必敬之。正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慈悲心、恭敬心是因,他人亦以慈悲心、恭敬心回應是果,可謂即因即果,事理一如。

  佛陀開示大眾,人生在世有二十難,其中「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歸納起來就是「恭敬難」。為什麼呢?因為在我慢的驅使下,人們總是將自己擺在最重要的地位,所以說「我慢山高」、「人心比天高」,這樣一來,業障也就緊隨而至。

  缺乏恭敬心,其實就是我慢的展現,一般來說即是「夜郎自大」。夜郎為漢代西南邊境的一個小國,其國王不知漢境的廣大,竟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後人便以「夜郎自大」比喻我慢之人。妄自尊大,經常不自覺就會輕視別人,自然無法心行平等。

   「我慢」是每一個人的通病,會障礙我們的人際關係;對修行人而言,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不但自己無法解脫,也容易帶給別人困擾。例如,在團體當中,若每 個人都心懷我慢,這個團體就不會和諧,因為大家不懂得謙恭辭讓,就不能互相尊重,自然是非、嫌隙就會產生。所以說,要用恭敬心來消除我慢心。

  「恭敬」就是能夠尊重自己,也能尊重別人。一個真正尊重自己的人,就懂得尊重別人;能尊重別人,就能消除我慢所帶來的障礙。所以恭敬之人,自然能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大解脫。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煩惱如霧起雲生




煩惱如霧起雲生   聖嚴法師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佛的智慧,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下。


 


我們所處的世界,都是自己所體驗的世界,未必別人也有相同的體驗。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果各執己見,誰也不肯退讓,那就永遠相持不下了。許多衝突、糾紛,就是這麼來的。我們必須明瞭,自我主觀的喜好,就是一種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就有執著,煩惱就跟著來了。仔細推想,這些煩惱都不是從環境而來,完全是自己招來惹來的。就像雲霧雨露都從地面生起,而雲層之上的藍天,不受地面氣候變化所幹擾,恒常是湛藍的;我們的清淨智慧慈悲心,就跟藍天一樣,而我們對外在環境現象所產生的分別心、嗔恨心,就像地面生起的雲霧一樣,蒙蔽了我們本有的清淨智慧心。


 




 


從一般人的常識來看,好像所有煩惱、不順利,都是別人造成的。就好像有一個人走在路上,好端端地就被人家開車撞傷了,真倒楣!是不是?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被撞倒了,身體已經受傷了,倘若還怨天尤人,惹了一堆煩惱來折磨自己,這下連心裏都受傷了,那不是更倒楣了嗎?所以,佛法教育我們斷除煩惱的方法,就是教我們不要受環境變化所影響。無緣無故被撞傷了,趕快去看醫生,還要趕快去報警。報警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報復,是基於慈悲心;那個人犯了錯,應當受法律制裁,不能讓他逃走,免得他知錯不改,下次還去撞別人,而且他自己早晚也一定會受到傷害。如此處置,雖然身體受傷了,但是心中沒有仇恨怨懟,心裏沒有受傷,煩惱不起,這個無妄之災就微不足道了。


 


很多人都說,我是好人,為什麼這還要遭受這麼多的苦難?我們要知道,有物質之身就有果報、就有障礙,如同大地山川,就有風雨雲霧。大修行者也要受果報的,佛陀曾遭大石塊擊傷,也曾罹患重病。但是果報和障礙未必會招來煩惱,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異就在於此。很多人跟我報怨,說自己吃素念佛、熱心助人,家裏還是照樣發生不幸的事故,於是就認為吃素、念佛、做善事都沒有用。凡夫被自身的遭遇所苦,信心就會退轉;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不被煩惱所障。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佛的智慧,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佛法很容易,說來說去都是這些道理,只要老老實實去做就行了。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常觀




一切法相,夢幻泡影,如露如電,應起正觀。
身心世界,盡是無常,凡愚執常,戀戀不捨。
不願面對,自欺於己,徒須傷感,心生無奈。
若能如實,時時觀照,日久漸離,妄想執著。
身是無常,生老病死,色身苦痛,無人能替。
心是無常,生住異滅,受想行識,念念不斷。
境是無常,成住壞空,因緣聚散,實無常在。
人是無常,有生必死,生生死死,輪轉不停。
事是無常,有事無事,大事小事,世事多變。
時是無常,過去已過,未來未到,現在不存。
地是無常,東南西北,上下四隅,十方危脆。
物是無常,若好則用,若壞棄之,永無長久。
愛是無常,舊愛新歡,由愛生恨,此愛不真。
情是無常,親情友情,愛情同情,一念無情。
名是無常,無名妄逐,有名想隱,名本假名。
利是無常,私心互爭,利落誰家,世事難料。
權是無常,當年君王,叱吒風雲,今在何處。
勢是無常,人來得勢,人去失勢,往來不定。
是非成敗,轉頭成空,青山依舊,幾度夕陽。
無常非無,此是生機,日新月異,生生不息。
日月相推,寒暑交替,年復一年,時時更新。
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敗可再成,衰能再興。
三毒可轉,戒定慧學,無明煩惱,念覺菩提。
凡夫成聖,眾生成佛,一切罣礙,已成自在。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生滅實無,更無可滅,無常而常,清淨常樂。


覺悟無常,了不可得,心執成相,皆是幻妄,遠離顛倒,是名安住。


諸佛妙用,隨機所感,應無定方,無定法得,若言定者,是行邪道。


欲通尊靈,非以色見,不以音求,反聞自性,離相即通,是名正信。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大菩薩
文珠法師講述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竟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後來,有一位龍勝菩薩,到龍宮說法,發現此經,文義俱妙,細讀之下,嘆為希有,默誦於心;離開龍宮後,錄呈國王,王視為國寶,藏於國庫,不准流傳他國。‧‧‧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bya.org.hk/life/medit/medit15.html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15 Sat 2009 01:40
  • 佛陀

http://www.lyu.org.tw/comic/book02-1.html

禪林塵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