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釋從信比丘(摘至阿含經的疑難)
什麼叫做五欲呢?色聲香味細滑就叫做五欲。禮佛,說話,吃飯,穿 衣,睡覺,都不離此五欲。無論在家出家,若離此五欲,似乎是不著 邊際,不可活,無此世間,無此人。若是如此,云何離五欲而修禪呢 ?
若不離此五欲,見美色而生淫欲,聞音樂而陶醉於淒迷中,聞香而增 長欲貪,食味而不知饜足,摸觸細滑而想入非非,滿足五欲之樂則增 長貪欲,不滿足則增長瞋恚,無時不在貪欲及瞋恚二邊永不遠離愚癡 ,若是如此,云何不離五欲而修禪呢?
若仔細觀察,則知此二疑中有重疊之處,一則不能離色聲香味細滑而 禮佛說話吃飯穿衣睡覺,一則於色聲香味細滑中增長貪瞋癡。重疊之 處是色聲香味細滑。若於色聲香味細滑不增長貪瞋癡,並不妨礙日常 生活之安穩自在。經文中說:「離欲而生明」是說即此色聲香味細滑 五欲而離貪欲瞋恚愚癡之繫縛,色聲香味細滑只是生活品目,美妙之 五欲於我無貪,無常變易則任令它變去,粗俗之五欲於我無瞋,不害 我安穩自在,我無時無刻不在明中,無時無刻不在禪中。
若不如此會,而以為既然不能離色聲香味細滑五欲而得生活,生活之 品味便在五欲中,若無貪瞋癡,五欲味同嚼臘,生不如死,要當適度 品味五欲之樂,令生活多采多姿,所謂禪便在平常生活中顯露無遺, 是故說不離五欲而修禪。
現代人正流行此種不離五欲而修禪之時尚,殊不如此種見解不新鮮, 早在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就很流行。究其實際,不止於此,更久遠前, 沙門婆羅門就都實踐此種所謂現代禪。所謂現代禪正其名應叫做「當 代禪」適應當代之生活禪。
為什麼說此種生活禪久遠以來便已代代流行呢?五欲之樂只要有一絲 絲不捨之情,因為諸行無常,所不捨之情變易而憂悲惱苦生,所謂品 味生活,只是文學名詞,實際是苦中作樂,強顏打扮出一副逍遙自在 的樣子。聰明之士深知欲患,念茲在茲云何解除生活重擔,長阿含五 經大正一冊三八頁:「時彼眾中獨一人作如是念:『家為大患,家為 毒刺,我今寧可捨此居家,獨在山林閑靜修道。』即捨居家入於山林 寂默思惟,至時持器入村乞食,眾人見已皆樂供養,歡喜稱讚:『善 哉此人能捨家居獨處山林,靜默修道捨離眾惡。』於是世間始有婆羅 門名生。彼婆羅門中有不樂閑靜坐禪思惟者,便入人間誦習為業,又 自稱言:『我是不禪人』於是世人稱不禪婆羅門,由入人間故,名為 人間婆羅門。」這是人類的可憐之處,一面想解脫生活重擔,又不能 捨五欲之樂,便入人間誦習為業,所謂誦習為業,就是以宗教為職業 ,如現代社會中之說法師,禪師,誦經師,地理師,占卜相命師,咒 師,如是種種,五花八門,總之不離五欲而探尋出世間之幽微,就是 不禪人,不是專業坐禪人。
此種不離五欲而又自命清高之士便宣揚不離五欲而修禪之理念,正中 欲中人的下懷,一面可享五欲之樂,一面可得出世間智慧,流行所及 ,成群結隊,蔚為時尚。於世尊住世時,提婆達多便倡導此說:不離 五欲而修禪。
雜阿含四九九經大正二冊一三一頁中:
尊者舍利弗問月子比丘言:「提婆達多云何說法?」
月子比丘語尊者舍利弗言:「彼提婆達多如是說法言:『比丘心法修 心,是比丘能自記說,我已離欲解脫五欲功德。』」
舍利弗語月子比丘言:「汝提婆達多何以不說法言:『比丘心法善修 心,離欲心,離瞋恚心,離愚癡心,得無貪法無恚法無癡法,不轉還 欲有色有無色有法,彼比丘能自記說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耶?』」
月子比丘言:「彼不能也,尊者舍利弗。」
月子比丘依止提婆達多出家,是提婆達多的弟子。提婆達多不離五欲 修禪而證得五神通,自以為受用五欲功德而離於欲患,已自證解脫, 所以平日教導弟子修禪,強調只管修禪,水到渠成能自記已離欲解脫 五欲功德,不必離貪欲心不必離瞋恚心,不必離愚癡心,適度品味五 欲生活不害修禪。文中「心法修心」就是止觀修心,「心」就是止, 「法」就是觀,即止即觀而止觀合一即是修心,即是修禪,只管如是 修行,不管戒定慧學,終將自記已離欲解脫。此種見解背離佛法,為 什麼呢?佛法之核心在苦集滅道思惟,永盡貪瞋癡為無上止息,為殊 勝止息,為涅槃,為滅諦,止觀只是永盡貪瞋癡之工具(詳見雜阿含 四七四經),而提婆達多顛倒說,認為只管修禪,不必離貪瞋癡,所 以舍利弗反詰月子比丘,何不如是云云。
從經文之記錄而可知,不離五欲而修禪之理念及其行為,其來有自, 學者若樂此不疲,只是遠承久遠劫以來人類難以兩全其美之修禪行為 。
不立文字不離五欲之禪似乎源自提婆達多,而非釋迦牟尼佛,若更往 前可遠溯自不禪人。有情眾生嚮往修禪之神秘,不辨真實,任運瀟灑 而為之,實質只是休閒活動,玩玩之後一笑置之。若當真以為不離五 欲修禪而得離欲解脫,並且付之實施,物以類聚,必然引起同類共鳴 ,欲心相投相引,諸般欲心鬼神也來相應,不生異相異能也難,遭遇 恐將不太妙,如提婆達多證五神通,終至害佛而墮落。又如難提比丘 ,不離五欲而常樂坐禪,雖然坐禪時不思五欲樂,身心皆是五欲質料 ,譬如大便必招來蒼蠅,譬如妓女必招來嫖客,譬如肉塊必招來競啄 ,欲心類鬼神趁便相應,得世俗定心解脫,證五神通,一日從四禪下 坐,時天女來至前立,向來標榜不離五欲修禪的,自不忌畏美色,只 管品味現前,欲心瞬間熾盛而還自以為離欲解脫,自在受用五欲功德 不害禪,於是向前擁抱,天女作態,滑溜溜飄出欄外,難提比丘也尾 隨追逐,至寺院外有倒地死馬,天女忽爾隱沒,難提比丘即於死馬身 上行淫欲,五神通不敵死馬之女相,犯了不可悔罪,痛哭流涕都已不 能挽救愚癡之後果。源本就不離五欲,此種下場可想而知,不離五欲 修禪實際是修慘,可是學者都不知警覺,竟然聞說留惑潤生,信以為 真實,也不查覺留惑潤生與四聖諦背道而行。
知否?絲絲欲心如同星火可以燎原,如來呵責諸欲,從未說適度舒解 欲心得以調適身心,一絲舒解即是放縱,前功盡棄還不自知,不離五 欲而修禪,所修是何禪可想而知,正是俗人笑罵歡喜禪。修殘!修慘 !
|
|
留言列表